【大陸社會觀察】遼寧盤錦 油城變身溼地之都、候鳥天堂 文/記者于力、武江民 |2022.11.19 語音朗讀 600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盤錦紅海灘和稻田風光。圖/盤錦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景區提供盤錦市趙圈河鎮興盛村一處民宿小院。圖/受訪者提供盤錦市遼河口溼地南小河黑嘴鷗繁殖區拍攝的黑嘴鷗。圖/新華社畫家趙世杰。圖/趙世杰提供趙世杰畫作。圖/趙世杰提供2022年9月拍攝的盤錦紅海灘。圖/盤錦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景區提供 文/記者于力、武江民 六十七歲的遼寧盤錦畫家趙世杰多年來一直在用畫筆描繪壯觀的油井,謳歌石油工人,近年來開始鍾情於丹頂鶴、黑嘴鷗、蘆葦蕩、紅海灘和農民豐收的笑臉。「尤其是這十年,這個曾被稱為『南大荒』的地方,生態的蝶變讓我產生了新的靈感,充滿了創作的激情。」他說。一九七○年代,趙世杰跟著父輩來到這裡建設遼河油田,在這片滿是泥灘的荒地上一座油田新城拔地而起,盤錦也因「油城」而聞名。僅僅十年間,地處遼河入海口的這座小城又有了新的地理標籤:「溼地之都」、「候鳥天堂」。紅海灘成了打卡地金秋時節,記者走進盤錦,看著金黃翻滾的稻浪、迎風搖曳的蘆葦、火紅成片的海灘,水天之間展翅飛翔的鳥群,怎麼也無法和「南大荒」三個字連到一起。秋日的盤錦最靚麗的名片當屬紅海灘,鹼蓬草茂密成片化作「紅色的海洋」。「鹼蓬草不光染紅了海灘,還養育了海灘,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先鋒草』。」盤錦市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景區的工作人員沈婉說,只有它生長過的灘塗,鹽鹼度降低,才能長出蘆葦、菖蒲,才會引來百鳥在這兒起舞歌唱……這些年,紅海灘成了著名的遊客打卡地,以紅海灘為標誌舉行的國際馬拉松賽、帆船拉力賽、國際溼地旅遊周等一系列活動帶火了這座美麗的小城。二○二一年,盤錦市共接待遊客二千九百八十九萬人次,旅遊收入達人民幣二百二十億元,分別同比增長百分之二十七點六和百分之十五點一。改善環境持之以恆距離紅海灘景區幾公里外,茫茫葦海深處有一個鶴類繁育保護站。養鶴人趙仕偉大學畢業後就來到這裡,救助、守護、繁育,與鶴為伴二十九年。對丹頂鶴進行人工繁育再放飛回歸大自然,是趙仕偉一項主要工作。記者跟著趙仕偉去為幼鶴進行放飛訓練,在獵獵作響的風中,一隻丹頂鶴疾行起飛,隨後又盤旋而歸。如今,已有數十隻丹頂鶴被鶴類繁育保護站養成後放飛自然,良好的生存環境也吸引愈來愈多的野生丹頂鶴在此棲息和繁衍。和丹頂鶴一樣,瀕危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嘴鷗也把這裡當作自己的家園,它主要在鹼蓬草生長的溼地築巢繁殖。一九九○年代初,作為全球黑嘴鷗最大棲息地,盤錦溼地可觀測到的黑嘴鷗僅有一千二百多隻,如今,這裡黑嘴鷗的數量已增長到上萬隻。目前盤錦溼地可觀測到的珍稀鳥類多達三百多種。鹼蓬草、蘆葦蕩、丹頂鶴、黑嘴鷗構成了人與自然和諧靈動的畫面,二○二一年盤錦市被大陸生態環境部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二○二二年成功入選國際溼地城市。這一切都得益於近年來盤錦人對生態環境清醒的認識和改善生態環境持之以恆的努力。擁有二千一百六十五平方公里自然溼地的盤錦,曾一度面臨溼地「失地」的風險。一九八○、九○年代,人們把葦田變成了稻田,蘆葦在縮減,灘塗變成了養殖場,鹼蓬草在縮減,部分灘塗的農藥、化肥和排泄廢物連接成片,珍稀鳥類也遠走高飛。在深刻學習體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思想後,盤錦人開始覺醒,下決心改變盤錦的生態環境。二○一五年,盤錦陸續開始「退耕還溼」、「退養還溼」。截至二○二一年,盤錦實現五百九十八戶養殖業戶全部退出,恢復溼地八點五九萬畝,恢復自然岸線十五點七七公里,造就了大陸最大的「退養還溼」單體工程。為了讓鹼蓬草再紅起來,盤錦加大鹼蓬草修復投入力度,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景區,鹼蓬草的面積二○一八年退化到二千畝,二○二二年就達到二點二萬畝,四年間增加了十倍。鹼蓬草染紅了南大荒 生態改善帶來無限生機薄暮時分,紅海灘外,記者走進趙圈河鎮興盛村。民宿老闆劉海艷家的庭院被分隔開來,各處種有果樹、花草、蔬菜。「國慶節遊客多,房間全滿了。」守著紅海灘,劉海艷每年光靠民宿一項就有近人民幣十萬元的收入。目前,全鎮民宿農家院一百五十多家,可接待遊客數萬人。除了開民宿,這裡的村民還種水稻、養河蟹,蘆葦蕩裡撈魚。看著家鄉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二○一三年大學畢業後,薛松選擇回鄉做起了大學生村官。環境改善生意蓬勃生態環境的改善給這座城市帶來了無限的生機,不僅僅是興旺的旅遊業和百姓火紅的日子,還有依靠生態改善蓬勃發展的各類產業。早就聽說盤錦有中國大陸最大的河蟹交易市場,記者一大早就來到位於盤山縣胡家鎮的河蟹批發市場。市場兩側商戶林立,家家戶戶門前搭著帳篷,幾名農婦端坐其間,麻利地從網兜中掏出河蟹,一掂、一瞅、一扔,也不過二、三秒,公母、肥瘦、重量便全可知,分好的螃蟹被迅速裝箱上車。孫秀玲是胡家鎮遠近聞名的「蟹王」,「盤錦自古就盛產河蟹,頭些年環境汙染,曾經滿街亂竄的河蟹,愈來愈少。」孫秀玲告訴記者,這幾年環境改善了,政府鼓勵規模化人工養殖河蟹,河蟹才又開始逐漸多了起來。據介紹,市場有河蟹經紀人三千五百多人,銷售網點二百八十家。每到旺季,會有來自大陸各地的近十萬名經銷商雲集於此。二○二一年市場的年交易量達四萬噸以上,交易額約為人民幣六億元。不只一根葦子的力量秋季的富庶遠不止稻蟹的肥美,還有茂密的蘆花。盤錦蘆葦蕩,南北長五十五公里,東西寬二十五公里,總面積達九百五十四點六平方公里。從小在蘆葦蕩邊長大的張丙坤目前經營一家生態板業公司。張丙坤說,近年來通過退耕還葦、人工植葦等措施,蘆葦長勢愈來愈好。在生產車間,記者看到蘆葦、蘆竹等植物秸稈經過粉碎、碾壓、裁板、砂光等工序後,變成了一塊塊長方形的家具板材。「原來蘆葦只能做葦席、葦簾等生活用品,消耗慢,市場競爭也激烈。」二○一七年,張丙坤和有關企業合作研發,通過以葦代木,用蘆葦造出了無醛家具板材。如今,企業一年能消耗葦子上萬噸,生產約十萬立方公尺板材,年銷售收入人民幣二點五億元。一根葦子的力量,遠不止板材。在盤錦姑娘杜紅的食用菌車間裡,蘆葦被碾碎、加工成蘑菇的「菌棒」,由它滋養出來的蘑菇顏色鮮亮,嫩滑又飽含鮮香。趙世杰參與創作的大型油畫《紅海灘》懸掛在了人民大會堂遼寧廳。「當時每畫一筆都在想,我畫的不僅是紅海灘,更是盤錦人火紅的生活。」趙世杰說,鹼蓬草染紅了「南大荒」,生態文明思想給盤錦百姓帶來了幸福的生活。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大陸產業發展】中關村10年之變 下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江源科考十年觀察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5退休之後2025.05.01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比利時癌友 挑戰騎三輪車到上海2025.04.29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 作者其他文章【廈大博士生】 趙蚰竹聽障女孩勇闖科研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