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重逢】心中烹茗

文/歐銀釧 |2022.11.18
1999觀看次
字級
平健幗示範茶席布置。圖/平健幗
院子裡的石蓮,可以用來布置茶席。圖/邱招賢
「茶禪孝親」課程的茶席。圖/邱招賢
一朵石蓮與茶談心。圖/邱招賢

文/歐銀釧

「茶杯裡有什麼?」

「歲月。」

常常想起多年前曾在台南少年觀護所喝到一杯刻骨銘心的茶。

彼時,茶香滿室,一位參加「茶禪孝親」課程的少年奉茶:「老師,請用茶。」我接過茶杯,向他說:「謝謝」。淺啜慢飲那杯茶,醇厚甘溫滿心。

直到現在,那日的茶香和茶味依然在心中,每每傳來茶的回音。

二○一九年九月二十日,我在《人間福報》副刊寫了一篇文章〈逆風少年的文字森林〉,有一段提到我在桃園少年輔育院寫作課上,讀到學員阿哲(化名)書寫他上「茶禪孝親」課的心得。

「第一次奉茶給父親,十八年來第一次,我的眼淚掉了下來。所有的改變大到讓我不相信那是我自己了。那人是我嗎?半夜時我又問了自己一次。」

這是二○一一年,朋友們集資為《天人菊寫作班》學員出版《在文字田裡耕種》第三十一頁摘下來的文字。

我傳給在台南少年觀護所當義工的邱招賢,她很感動,立即邀請我參加她和平健幗等多位義工主持的「茶禪孝親」課,向學員分享閱讀寫作的益處。

那天,二十多位少年在義工帶領下,於教室布置茶席,舖白桌巾、放桌旗、竹簾、擺茶具,放上公道杯、茶壺、茶匙、茶夾、溫水瓶,井然有序。

邱招賢先說勵志小故事,接著全班在古琴雅樂中靜坐,「靜心才能泡出一壺好茶,學習關注呼吸,心平氣和開始行茶」,學員依口令泡茶。

注入溫水之後,第一泡茶湯需等六十秒,「與茶對話,茶是有生命的,茶湯會因泡茶者的內心而改變。把心放在茶裡,心事、心願可以對茶說。」平健幗輕聲引導。

大家安靜地向茶傳心語。一分鐘之後,把茶倒入公道杯,再把茶壺放到茶巾上,「輕輕的,把茶壺請回原位」,然後把公道杯的茶倒入茶杯。

多年前,在桃園少輔院的寫作課,阿哲書寫〈茶的祕密〉。他敘述初次參加課程:「我享受著泡茶的寧靜,那是能夠讓人完全放鬆,就像武俠小說裡所講的內力。入口後的茶香,美到無法形容。」我追問:「為什麼無法形容?」他說:「一定要親自喝到才能理解。」

那天,我從台北搭高鐵到台南,專程去喝這杯茶。

我把這篇文章和現場學員分享。在少年感化院推展「茶禪孝親」課十多年的邱招賢說,阿哲是她多年前帶領的學生之一,沒想到他當時較沉默,反而在寫作課寫出感人肺腑的心得。

十多年前,邱招賢於公務之餘,應邀到台南少年觀護所當說故事義工,希望啟發收容的少年。「第一堂課就備受考驗,我在台上講課,台下的學生卻各自談天,無心上課,教室鬧哄哄的。當時很氣餒,不知如何是好,求教出家的姊姊融圓法師。」

融圓法師說:「從小家人喜歡喝茶,孩子們都會為爺爺奶奶奉茶,何不教少觀所學生奉茶?讓他們在禮儀上薰習,學習『動中禪』。」

於是,融圓法師親自帶著義工們上課,示範數次,教大家透過茶禪,教導少觀所的學員。之後,即由義工接手,逕自授課。

平健幗說:「茶禪是茶道與禪定的結合,非關宗教,而是藉茶說事,以茶為媒介,教少年培養柔軟心,於行茶道的過程,學習動中求靜,學習靜心做一件事。」

潤物細無聲。一位在少觀所上過「茶禪孝親」課的少年,在收容期滿後,返回家中。有一天,雙親吵架,他不知如何是好,隨手拿了客廳的杯子倒水,捧著茶杯,跪下來請雙親用茶。「爸爸媽媽接過茶杯,楞住了,忽然沒聲音了。從此,我未再聽見他們吵架。」

後來,邱招賢也將「茶禪孝親」課推展到桃園少輔院。有一次,少輔院舉辦懇親會,許多監所派員觀摩,大家看到學生泡茶、奉茶,家人熱淚盈眶,分外感動。高雄一所少年矯正學校即邀請她前往開班。因此該校新生班,每學期都安排此一課程,每周上課兩小時。

從法院通譯工作退休之後,邱招賢致力授課。她說,矯正學校收容的少年大都是因毒品、竊盜、傷害等犯罪案件。新收學生上「茶禪孝親」課,有助情緒穩定。

每次課後,她都讓學員各自說一分鐘心情感言。有學員說:「剛進來心情焦慮,想到要在這裡三年,孤獨的夜裡,難過得輾轉反側,睡不著。參加課程之後,心漸漸安靜下來,就可以順利入睡了。」

七十歲的邱招賢認為:生命就是服務他人,利益眾生。「茶禪孝親」課是陪伴接受感化教育的少年成長,教他們慢慢泡茶、喝茶。十幾年來,包括林明月、蘇美雲、李麗秀、葉曉恩等義工都努力教學,傳遞關懷。

已做祖母的平健幗說:「我們是和學生分享人生不同的風景,課程偏向精神層面的安定平靜。年輕的孩子心浮氣燥,茶禮茶儀,有助他們練心。」

曾有學員說他在山中成長,擅長品茶,批評課堂上的茶不夠水準。平健幗即請他當小助教,每堂課讓他講茶人知識。後來,他不但喜歡上課,而且養成「身正、心正、坐姿正」的習慣,靜心泡茶。

「茶禪孝親」課不只學習如何泡茶、品茶,也是修練身心的儀式。學員體會茶湯顏色、香氣、滋味、溫度,培養審美觀。邱招賢常會採摘自家院子的花朵、樹葉,帶去布置茶席,也教導學生認識植物,包括觀音蓮、石蓮、松葉牡丹、韭蘭,都讓大家讚歎不已。

在茶香繚繞中,學員打開心門。一位學員體會:「之前泡的茶苦澀,是我的心太多雜念,太浮躁。這段日子,我學習靜心、專心,果然泡出一杯回甘的好茶。」

我問參加課程的少年,茶杯裡有什麼,每人答案都不同:香氣、茶葉、夢想、空氣、數學課……其中一人回答:「歲月」。這兩個字像珍珠一樣,閃著晶亮的光,時間凍結在那一刻。就在我驚訝少年的早熟時,另一位坐在角落的學員說:「母親。茶杯裡是我思念的媽媽,我希望時間過得快一點,快回去為她奉茶。」

這些說出來的話語,每一句都震動我的心。最難忘的是泡第一泡茶湯時,大家與茶對話。沒有人知道,少年學員向茶說了什麼,只有茶和水聽見了。

彼時,心中烹茗,輕煙裊裊,茶葉甦醒,心房打開,綠意在茶湯展開,歧途停在中間,一條新路在眼前。一切從「茶禪孝親」重新開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