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自台灣竹東、目前任職於邁阿密兒童醫院的醫生溫碧謙,遇到12歲秘魯男孩薩巴斯坦(Se-bastian)來診療室就醫。男孩勾起了溫碧謙對亡兒菲力克斯(Felix)的思念。
菲力克斯1996年在衣櫥裡自縊身亡,他留下一張令人費解的自白,表示自己對死亡好奇,很多事要自己親身去體驗…
《醫生》這部紀錄片,不像《不願面對的真相》沒有絢爛光華的畫面,有的是為人父母者的辛酸與不捨。13歲的菲力克斯(溫昱和)選擇於國慶日午後在衣櫥裡上吊,那時,溫醫師在台灣的父母恰巧遠從竹東來到愛荷華州珊瑚鎮探望他們,在看煙火的夜晚,溫醫師被廣播給召回,趕到醫院的急診室,只見到沒有氣息的兒子,這位看盡生離死別的腫瘤科權威醫師痛哭失聲。
溫醫師對著鏡頭回憶,不難發現他對自己的自責,既是醫生,卻無法察覺出孩子可能是白天受到挫折,所以回來之後看一些切腹的影片發洩情緒。儘管知道孩子的畫作中有一些上吊的景象,也看到兒子的脖子曾有血痕,溫醫生生氣地要孩子別再嘗試如此危險的行徑,卻阻擋不了菲力克斯想要體驗死亡的渴望。
溫太太無法理解,有著多種才華的孩子,不論是在畫畫、大提琴、創意都讓人為之驚豔不已,為何選擇了與他人截然不同的道路,獨留家人品嚐親人遠離的滋味。
影片的前半段,穿插了一位來自秘魯的男孩薩巴斯坦,他的肺炎療程始終未見起色,最後輾轉來到美國尋求更好的治療。溫醫師診斷他其實罹患神經外皮層瘤,治癒的機率甚微。但薩巴斯坦的父母不願放棄,為兒子可能的一線生機努力不懈。
在薩巴斯坦身上,溫醫師看到菲力克斯的影子,他們都喜歡畫畫與蛇。不同的是,一個疾病纏身,另一個則以自殺結束生命。在命運地捉弄下,兩人殊途同歸,都註定了無法看到長大後的世界。
這對為人父母而言,是同等的悲哀與無奈。薩巴斯坦過世後,他的父母傷心地離開了美國;溫醫師全家離開愛荷華州搬到四季如夏的邁阿密。每年夏季,溫醫師與妻子重返珊瑚鎮的墓園探望亡兒。
【全心去愛我們不了解的人】
溫醫師白袍之下不為人知的心情,在這部黑白紀錄片中一覽無遺。做為一個醫生,能救得了別人,卻無能挽回自己孩子的生命。誠如《大河戀》一片中的牧師爸爸,面對兒子的喪禮,仍不得不站在台上證道,訴說當我們不知道自己的親人在想些什麼,我們內心要誠摯的呼喊:「上帝啊,我們還能為我們的親人做些什麼?」或許我們做再多的努力,也不一定能挽救摯愛親人的生命,但是麥克雷牧師如此說:「我們可以全心去愛我們不了解的人。」
誰都不願自己所愛的人遭遇不幸,也都希望他們像蘇東坡《洗兒》詩所說:「人皆養子望聰明, 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過於聰明的孩子有時想太多,一個不小心就跨越了生與死的界線。這時蘇東坡的詞句,更是分外強烈,有如警世箴言,而「全心去愛我們不了解的人」大概是面對當所愛的人遠離,我們唯一能做的事。
George 的心靈冒險: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dji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