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黃河的歷史,與這條大河一樣波瀾壯闊。圖/李國慶
文/岳九悅
第一次到蘭州,有個專程去看黃河的行程,當時我心心念念的還是蘭州拉麵,心想不就是一條黃沙滾滾的長河,有啥好看?爾後讀到康熙時期陳潢與靳輔治河的歷史,方知是遭受萬箭穿心仍不改治河初衷的堅貞不移,方有今日的黃河安瀾、百姓安居,也才有我所看見的曠野美景。
陳潢,自稱河伯轉世,不拘小節,不喜八股,不圖名利,終身未娶,來到這世上的目的就是治水。其一生大幸,即遇上伯樂河道總督靳輔,靳輔感佩他的才華,深信不疑他的治水之道;然此生大不幸也是遇上靳輔。
陳潢遭權貴妒恨,小人陷害,靳輔雖是伯樂,卻堅守君臣之道,不諳官場爭鬥,不敢忤逆康熙。結果,保不住這挺身而出、天不怕地不怕的陳潢,縱使二人情同手足,願世世為兄弟,終究天人永隔。陳潢冤死獄中,未蒙昭雪。
反觀當初賞識且力挺陳、靳二人的青年康熙,隨著長期治河所投下的可觀金錢、物力、人力,漸漸成為滿懷心機、滿腹權衡的中年帝王。雖依然賞識二人,但原本力挺的臣下儼然變成帝王操縱的棋子,是非對錯暫放一邊,反而是誰聽話誰可用,為平衡派系鬥爭來決定棋子的命運。
不懂聽話只知埋頭治水的陳潢,一輩子跟水打交道,哪懂人心啊!更何況,治河阻擋太多人的財路,最終在朝堂上成為康熙的棄子。陳潢坦然,在獄中寫下《河防述要》,成為接任河道總督于振甲的治河聖經,然于振甲就是當初反對並誣告陳潢的迂腐、剛愎之人,最終卻一路升官、安度終生,何其荒謬啊!
浩然正氣、淡泊善良,卻不得善終,那麼正氣與善良,究竟有什麼意義呢?這不僅是替陳潢問,也是為了許多做事勝於做人的人們所問。
再度踏上旅程,重看這一條五千多公里、世界第五長的黃河奔流,美矣,壯闊也,不禁感懷淚下。憶起小學畢業,老師在紀念冊上寫給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正所謂君子有道,不欺暗室,正氣與善良為的是自己良心吧── 一個人命運的預判,大抵早就刻在骨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