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空汙情境工具 助攻健康、減排雙贏 編譯/潘楠慕 |2022.11.06 語音朗讀 249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MIT研究團隊的空汙情境工具(TAPS),有助提升公衛政策的效益。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 編譯/潘楠慕最新研究顯示,美國若能消除化石燃料造成的空氣汙染,每年將可避免逾五萬人早逝(在平均死亡年齡前去世),並節省約六千億美元的醫療費用。此外,在全球各國日益重視氣候變遷議題之際,美國也在《通膨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中,編列應對氣候議題的高額投資,承諾將在二○三○年前讓溫室氣體排放量比二○○五年的水準減少四成,若能落實這項目標,必將顯著且直接改善民眾的健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團隊指出,一旦成功推動化石燃料轉型為清潔能源,將可大幅減少空氣中可能導致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疾病的有害物質。另外,國家氣候政策則有助緩解氣候變遷;若能妥善整合兩大領域的政策,將可讓這些好處最大化。農業是產生大量溫室氣體的活動之一。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MIT研究團隊在發表於《地球科學模型研發 》(Geoscientific Model Development)期刊的報告中,發表新的「空氣汙染情境工具」(TAPS),可設定各種氣候、空汙防治政策,評估這些政策對各地區、各產業空氣品質與健康狀況的影響。研究團隊指出,過去的研究同樣也會進行評估,但用來參考的政策太少,往往與實際狀況產生極大落差。MIT的全球變化科學與政策聯合計畫(JPSPGC),與該校的數據、系統與社會研究所(IDSS)合作,開發這套更通用的工具,可靈活模擬各種氣候和空汙政策的組合,精準研判這些政策對空氣品質和人類健康的綜合影響。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主持這項研究的研究員艾特金森(William Atkinson)表示:「TAPS有助整合空汙和氣候政策;氣候行動並不能保證未來的空氣清潔,反之亦然,但有些問題其實有共同的來源,透過適當的整合,可以共享解決方案。」研究團隊以TAPS進行初步評估發現,現有的空汙政策和氣候承諾,只能減少短期的汙染,但新興經濟體的排放密集型工業和農業成長,仍將導致長期的空汙狀況惡化,進而傷害人類健康。團隊表示,一些更具遠大目標的氣候和改善空氣品質政策能夠相輔相成,大幅減少不同的汙染物,為全世界帶來近期和長期的健康效益。艾特金森指出,TAPS根據三大指標,分析並預測空氣品質及健康狀態,包括近期全球人類活動、政策分析模型、溫室氣體和空汙效應模型。這項工具能讓決策者了解廣泛的氣候和空汙政策,藉此調整政策組合,或採取高效益的短期行動。工業汙染對氣候和人類健康都產生負面衝擊。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美國知名藥廠百健(Biogen)已贊助TAPS的研發,百健的企業信譽及責任全球主管喬賓(Johanna Jobin)表示:「我們把氣候變遷視為健康危機,贊助這個影響深遠的工具,是一項歷史性的投資。」MIT的研究員施洛瑟(Adam Schlosser)則說:「TAPS讓我們在制定長期減排策略更具信心,並且有助支持改善空氣品質,能夠達成健康和氣候目標的雙贏。」公衛政策效能 有賴願景、資金跨域整合新冠疫情爆發,再次提升各界對公共衛生議題的關注;專家表示,疫情對全球的衝擊,凸顯公衛政策對社會、經濟的影響;若無法制定全面且有效的策略,未來再度出現危機時,將付出慘痛代價。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表示,公共衛生的成敗,取決於如何連結願景與資金。哈佛研究團隊指出,解決公衛問題需整合專業與資金。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哈佛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公衛解決方案小組指出,將有關公衛的資金與願景連結,有助推動改革。「全球衛生教育組織」(GOHE)正與哈佛的研究小組合作,GOHE創辦人迪約亞姆(Teguo Djoyum)表示:「許多確實想解決公衛問題,有些人擁有專業知識和技能,有些人可能有資金,但他們身處不同的世界或不同的領域,如果能設法讓具有願景和專業能力的人,與擁有財力的人搭上線,就可以同時滿足彼此的不足之處。」迪約亞姆舉辦主題為「公衛瀕臨險境」(Public Health on the Brink)的研討會,並與哈佛公衛學院的小組討論該領域面臨的緊迫挑戰,例如醫療保健的公平性,探討如何妥善分配稀缺資源、改善公共衛生交流的可及性等議題。全球健康教育組織希望培養更多公衛專業人士。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哈佛大學營養研究中心的多樣性研究學者貝爾(Tiffani Bell)在研討會上表示,新冠疫情凸顯了公衛領域的挑戰,除了藥物療法,心理健康也是過去被忽略的公衛問題。她已發起關於心理健康的討論,並呼籲人們勇於尋求幫助。非營利醫療機構「合作健保」(Mass General Brigham)應急應變主任切瑞(Sarah Tsay),也認為需要整合願景與資金;她表示,跨領域的溝通與合作,能夠提升公衛政策的效率。19種真菌 恐釀新一波公衛危機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十月下旬公布一份真菌清單,列舉十九種對公共衛生構成重大風險的真菌,包括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體中的酵母菌和黴菌。WHO警告,真菌可能嚴重危害人類健康。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WHO助理總幹事巴爾基(Hanan Balkhy)表示,真菌感染病例日益頻繁,且這些真菌的抗藥性愈來愈強,已成為全球公共健康問題,公衛官員和藥物研發人員應密切關注這份清單,盡早擬定應對策略、研發治療藥物。WHO表示,最新公布的「重點真菌病原體清單」(FPPL),是由四百多位真菌學專家,審查超過六千篇研究論文,再根據各種真菌對公衛的影響及抗藥性,決定真菌病原體的排名。清單中的十九種真菌,被歸類為三個級別,對人類的威脅程度依序是最高優先級、高優先級和中優先級。真菌可能引起肺部感染。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最高優先級的真菌共有四種,包括煙麴黴,這是在自然界中相當普遍的黴菌;白色念珠菌,在人體中普遍存在;耳念珠菌,一種高度致命的酵母菌;以及新型隱球菌,是一種能引起致命腦部感染的真菌。世衛指出,由於全球暖化以及國際旅行和貿易增加,世界各地真菌病的發病率和出現範圍都在擴大。研究和籌款組織「真菌感染全球行動」(GAFFI)估計,全球每年至少有一百六十萬人死於真菌感染。美國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則表示,美國每年約有七萬五千人因真菌感染住院。WHO呼籲加強研究抗真菌藥物。圖/法新社、美聯社、網路擬定這份清單的研究小組負責人、傳染病專家貝爾德斯利(Justin Beardsley)表示,歷來相關研究資金不足,且當前只有四種抗真菌藥物可使用。WHO公布這份清單,旨在提升各界關注並推動進一步的研究和政策,以加強全球在真菌感染和耐藥性方面的應對。 前一篇文章 「養不起」聲浪擴大 通膨悲歌吹襲寵物界 下一篇文章 拯救亞馬遜雨林 巴西新政府任務艱鉅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3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4【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5【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扮熊人偶太可愛 防熊宣導片失焦2025.10.2908終結350年傳統 英刑事庭律師免戴假髮2025.10.2909搭滑板從22樓躍下 時速飆破百公里2025.10.2910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黑猩猩親子 發展獨家手勢暗號觀察麝袋鼠 解開直立跳躍之謎皮膚黏液護身 小丑魚不怕海葵毒刺獵戶座雙星體 星際霸凌受害者?38億年前小行星 撞出月球大峽谷氣候槓桿力變弱 雲層減少加劇地球暖化 作者其他文章黑猩猩親子 發展獨家手勢暗號觀察麝袋鼠 解開直立跳躍之謎皮膚黏液護身 小丑魚不怕海葵毒刺獵戶座雙星體 星際霸凌受害者?38億年前小行星 撞出月球大峽谷氣候槓桿力變弱 雲層減少加劇地球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