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中約有三分之一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睡眠,是維持身體健康不可缺少的,是身體復原、整合及鞏固腦內精神活動與記憶力的重要環節。
根據調查,台灣地區十五歲以上民眾,失眠盛行率是百分之二十八,亦即平均每三人就有一人有失眠問題。
現代醫學對失眠的定義是:每周至少出現三次入睡困難與睡眠維持困難的症狀,且至少維持一個月以上。臨床有不同表現和伴隨症狀:入睡困難或思慮不斷,眠淺易醒或醒後難再入睡,或雖可入眠但多夢、總覺整夜都在「看電影」,或睡眠時間較正常短(早醒)等,其中又以入睡困難者最多。
雖然失眠不是重大疾病,但長期睡眠品質不佳,會造成身心方面困擾,如注意力分散、記憶力變差、疲勞、頭昏、頭痛、眼睛乾澀、焦慮、胸悶心悸、青春痘等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失眠原因,現代醫學認為可概分
:一、身體疾病的影響。如各種疼痛、搔癢、咳嗽、支氣管性哮喘、夜尿、甲亢、更年期等;二、環境因素。如更換住所、聲音或光線刺激等;三、生物時鐘改變。如夜班工作者;四、生物藥劑因素。如咖啡、濃茶等興奮性飲料或精神科藥物的使用等;五、精神疾病或心理因素。如憂鬱症、躁症、精神分裂症、工作壓力、升學壓力等。
中醫則分成兩大類:一、身體其他疾病的影響;二、七情所傷(即心理或情緒因素)、思慮勞倦太過、受驚嚇或年老體衰等。第二類病因會造成人體氣血陰陽失其調和、臟腑功能太過或不足,以致心神被擾或失養而失眠。
治療方面,第一類病因而失眠者,以先治療疾病為主;第二類病因,則可依下列情況辨證論治:
一、心脾兩虛。不易入睡或多夢,醒後難再睡,常伴隨心悸、健忘、頭暈、疲倦、胃口差等,患者舌質淡、脈細弱。治療常以歸脾湯加減。
二、陰虛火旺。除失眠外,常伴隨心煩不安、頭暈耳鳴、手足心熱、盜汗、口渴等,患者舌質紅、苔少、脈細數。治療通常以黃連阿膠湯加減。
三、心膽氣虛。以多夢為主,且易驚醒。患者一般有遇事易心慌的人格特質,舌淡、脈弦細。治療常以安神定志丸加減。
四、肝鬱血虛。以不易入睡為主,多夢易醒,常伴隨胸←脹滿、急躁易怒。患者舌紅苔黃、脈弦數,以酸棗仁湯加減治療。
若另外還出現口渴喜飲、目赤、小便黃赤、便秘等肝鬱化火症狀,可以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
五、瘀血內阻。患者情緒常煩躁不安,伴有頭痛、心悸、精神緊張或多夢等。患者舌紫暗、脈弦澀,可以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
(作者為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中醫科醫師 廖敏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