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22】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52 人間佛教實踐的理念14-3

文/星雲大師 |2022.10.31
2873觀看次
字級
圖/道璞
圖/123RF
圖/123RF

文/星雲大師

世間上種種的苦難,究竟如何解決呢?在我想到的就是「人間佛教」。過去趙樸初先生在世的時候,我也和他多次接觸,共同研討「人間佛教」。

人間佛教不是哪一個人的佛教,人間佛教就是佛陀的佛教。為什麼叫做「人間佛教」?表示佛教不是在山林裡的,而是走上社會的;不是在寺廟裡的,而是走向大眾的;不是只是出家人的,而是大家共有的。把佛教帶到社會、家庭,乃至於帶到每一個人的心中,讓每個人的人生都能過得有意義,都能開闊、快樂、幸福,這會對人間有重要的貢獻。

所謂「萬里晴空,一朝風月」、「千年暗室,一燈即明」,我們為什麼不點亮自己心靈的燈光呢?現在我就以「人間佛教」做為我們心靈的燈光,把我們的心燈點亮起來!

講述完我的一生之後,現在就進入第二個階段,我要向各位講說我的一些理念。

我剛到台灣的時候,最初是在台北,但是後來我覺得那裡並不是久留之地。為什麼?因為台北是一個人文薈萃、繁榮進步的地方,來來往往的人很多,每次人家開會,我不去開,他就說我看不起;每次有人請吃飯,我不去吃,他們就說我不合作。就這樣,每天為了看得起他們、與他們合作,真不曉得自己都在忙些什麼。由於過去我過慣了寺廟閉關式的生活,不習慣送往迎來,所以當時就想搬到南部去。南部多是偏僻的鄉村,過的是農村生活,相對地,應酬也就減少了。我自己有一些理念,也就是在那時候建立的。

我初到台灣的理念

一、以退為進

我不爭功名、不求富貴。在我從台北退守到南部時,南部除了我,沒有其他的外省人。承蒙那時候南部的台灣人,對我也都不嫌棄,肯接受我。這讓我想到一首偈語:「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身心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人生就好比農夫插秧,一步一步地往後退,退到最後,秧苗便插完了。所以,退步其實也是向前啊!由於心裡有所得,從此我就建立了「以退為進」的人生觀。

二、以眾為我

到了宜蘭之後,我就沒有了出家的同伴、師友,接觸的全都是在家的社會大眾。但是,我視他們為朋友,為了他們,我辦補習班、辦學校、辦歌詠隊、辦幼稚園、辦各種社會事業。

佛陀經常說「我是眾中的一個」,因此,我也效法他「以眾為我」。所謂「眾緣和合」,人是離不開大眾的。眾,就是有。例如我們要有父母,才能出生,這就是有;我們要有師長、朋友,才能成長,這就是有;我們要有士農工商供應物資,才能生活,這就是有。所以,沒有他、沒有眾、沒有別人,我一個人就不能活下去。因此,我要感謝眾,感謝因緣,是大家讓我存在的,我應該對大家感恩、服務、報答。(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