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22】隨堂開示錄─教育講習 52 人間佛教實踐的理念 14-1

文/星雲大師 |2022.10.27
2930觀看次
字級
棲霞山位於江蘇南京市,山區內有棲霞寺、千佛岩等景點,每到秋季時節會吸引大批遊客前來欣賞楓景。圖/123RF

文/星雲大師

我八十五年前出生在江蘇揚州一個貧窮的家庭;七十三年前,十二歲在南京棲霞山出家;十年後,二十一歲回到祖庭,祖庭就是我師父出家的地方,在這裡我做過短期的小學校長,後來各種因緣湊合,來到了台灣。我已經在台灣生活六十二年了,但是台灣人說我是外省人;我回到故鄉之後,揚州的父老兄弟不認識我,也說我是台灣來的和尚。所以,一般人都不知道我是中國人。其實,我是中國的和尚,這是改變不了的事實。台灣也好,揚州也好,都是中國人。

有的人對我的一生很好奇,其實我是很平凡的人,我沒有讀過書,也沒有見過學校,是寺廟給我成長的因緣。

生於戰亂 勤勞慈悲

我在一九二七年出生,正是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和蔣介石在我家鄉會戰的時候。母親曾告訴我:「正當家門口在殺人時,你就出生了。」從此,也就是軍閥割據的時代、土匪猖狂的社會。不過,由於家裡貧窮,也不受什麼影響。只是,雖然貧窮,父母對我的恩惠還是很大,他們生養了我一個好的性格。什麼性格?這也是我後來才漸漸懂得的,一個是宗教的慈悲性格,一個是勤勞的性格,還有一個是忍耐的性格。

說到慈悲的性格,從小我就愛護小動物,總覺得生命很寶貴,所以不會傷害生命。雖沒敢說自己從小就素食,但是從小經常跟隨外婆跑寺廟,也幾乎都是素食。

至於勤勞的性格,我在五、六歲的時候,雖然沒有機會讀書,但很喜歡做事,即使沒有人教我,我也會主動掃地、洗碗,把家裡整理得很乾淨。

甚至到了八、九歲的時候,儘管家裡貧窮,我也覺得沒關係,我會有辦法的!因此,一大早天才剛亮,我就起床。別人家裡養的狗在路上大便,我就趁這個時候把它撿拾起來,等到累積到一個相當的數目,也能賣個幾毛錢,幫助家用。

再者,傍晚黃昏時分,農村裡的牛群回家了,牠們沿路大便,我也去撿起來,學習大人把牛糞貼在牆上晒乾。等到晒乾之後,累積到一個數量,就可以賣錢,貼補家用。

這樣的舉動,不但獲得了大人的讚賞,也讓我得到很大的鼓勵,從此也覺得勞動很有趣、很有用。

「忙」是快樂 「忍」為力量

我這一生沒有周休二日,也沒有假期,過年的時候更忙,總覺得閒暇很苦,忙才是快樂,忙是一種營養。在人生當中,無論是佛門的事情、社會的事情,或是人的事情,總之,不是處處都順利的。因此,一個人要想把人做好,將生死榮辱視為另外一回事,這要靠忍耐;忍耐是一個很大的力量。

說到這,我非常喜歡山東人。我二十三歲到台灣的時候,就遇到很多山東人,他們都很耿直坦率。曾經幾個山東的在家青年,和我住在一起,對我更是如同兄弟一般,舉凡圖畫牆壁、布置等事,都幫助我很多。所以,我對山東人的性格、生活習慣,都有一些了解。我們之間,唯一的不一樣,就是山東人喜歡吃大饅頭、老蔥,除此之外,我們都非常地友好。

我到現在這種階段,對世事都忘得差不多了,也覺得人世間沒有什麼重要、不重要,沒有什麼好、不好,現在唯一想到的是,兩岸關係要和平,不能戰爭;唯一想到的是,中國佛教應該再進化,再好一點,以領導社會大眾生活得更美滿一些,所以我們積極倡導「人間佛教」。

隨處安住 廣結善緣

我這一生都沒有到外面參觀風景、雲水行腳,或者「走江湖」參學。雖然我是江蘇人,但是江蘇那麼多的大寺院,我都沒去過。當初在大覺寺這個地方,兩年國民小學校長的任內,就連十華里路外的鎮上,我也都沒有去過。即便到現在,也還沒有到過宜興市,這裡是宜興市的邊緣。我無論到了什麼地方,就是安住下來,既不外出,也不會跟信徒求助、化緣。

後來佛教逐漸地在世界推展,每到一個國家,信徒們總是盛情地說:「師父,我帶你到哪裡去……」由於信徒集會都有固定的時間,平常都是各自隨緣,因此,有時為了給人歡喜,我也就勉強答應。

不過,即使他們好意帶我到哪一個風景區或名勝地區參觀,我也難以好好地參觀。怎麼說?現在來自各地的旅行團很多,他們一看到我來了,都說:「咦!那不是某某人嗎?」趕緊就上前要求拍照。這個人跟我照一張、那個人跟我照一張,有時一個團就有三、四十人,等到這一團的人都和我照過相了,我們主事的人就說:「師父,要回去啦!」我也就只好跟著他上車,回去了。上了車之後,他就問:「師父,剛才你看到什麼?」我說:「我看到照相機啊!」

所以,我縱有在世界走動,也都是看到照相機。再說,我現在眼睛不好,也不要看了,看外面不如看心,心裡的世界比外面的世界更好、更大。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