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5 華嚴經普賢十大願34 第二篇㉚ 】應世的慈悲 重視民意給予引導

文/星雲大師 |2022.10.16
2840觀看次
字級
普賢菩薩像/絹本設色/敦煌莫高窟第17窟出土/法國巴黎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藏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文/星雲大師

第九大願、恆順眾生(民意的重視)

十方所有諸眾生 願離憂患常安樂
獲得甚深正法利 滅除煩惱盡無餘



我們一般的生活習慣,最容易恆順自己的習慣,年輕人有一句話「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然而,太過隨心隨性,以自我為中心,心中沒有大眾的結果,就是受到大眾的排斥,不受歡迎。因此,要能為大眾所接受,就要學習如何恆順眾生。

恆順眾生,是「民意的重視」。依眾生的需要,滿大家的願,給眾生喜樂,這也是佛陀度眾的善巧方便之一。所謂「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佛法雖好,如果眾生不想來親近,離得遠遠的,又怎麼利益眾生呢?重視民意,可以去除我執,是一種應世的慈悲,是處眾的智慧,是人際間的一種善巧,更是廣結善緣的一種方便。不過,要隨順眾生的根性,投其所好,給予引導,這就需要如佛菩薩般的大智慧,以及對眾生如母愛子般的永不離棄。

(一)恆順眾生的意義

恆,有持久、耐力、專注、永續不斷、鍥而不捨、一以貫之等等意思。順,是遵循、依從、循循善誘、因勢利導、與時並進、認同、和平,放下自我等義。

眾,指芸芸眾生、眾緣和合。像佛陀每次在宣說佛法時,都有六種因緣的成就,即:信成就、聞成就、時成就、主成就、處成就、眾成就。前面的五種成就,最主要是為了利益「眾成就」中的所有聽法眾生,可見「眾」的重要性。佛說一切法,都是為了成就一切眾生,為了讓大眾受用,得到真正的利益,所以要「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根機」,要契合真理、契合根機,就是恆順眾生。

(二)為何要恆順眾生?

菩薩是依眾生的喜好及心願,而發願成就淨土的。所以修行菩薩道,首要發起利他之心,從發心利他之中來完成自己的學習。要完成菩薩道的修學,尤其必須「做中學、學中做」,從發心服務奉獻中,給人幫助,也給自己道業上的成長。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富樓那,發心到貧瘠蠻荒的輸盧那國去弘法。他來到這個國家,了解當地的情況後,他體會到需要學會六件事,即:

1.懂得運用當地語言。(善用語言)

2.要能分析當地局勢。(了解時勢)

3.要會醫療,才能探視病人、看護病人。(醫療看護)

4.懂得教育,教他們明理識字。(普及教育)

5.學會耕田、理財之法,教他們治生之事。(利生經濟)

6.能講說佛法,淨化他們身心。(心靈淨化)

富樓那以他的恆心、耐心,順應當時的情況,尊重當地人民的需要,因勢利導,終於度化了輸盧那國的人民信奉佛法,並建立了五百座大小寺院,可說是本土化弘法的成功典範。雖說是弘法利他,其實在恆順眾生的過程,也能擴大自己的胸量,增長自己的能力。

為何要恆順眾生?有二十五種原因:

1.因為眾生皆有佛性,恆順佛性導向正道。

2.因為眾生皆具智慧,恆順智慧降伏愚痴。

3.因為眾生皆有因緣,恆順因緣創造機會。

4.因為眾生皆有善根,恆順善根增長信心。

5.因為眾生皆有欲望,恆順欲望歸向善法。

6.因為眾生皆有煩惱,恆順煩惱轉為菩提。

7.因為眾生皆有生命,恆順生命尊重包容。

8.因為眾生皆有執著,恆順執著去惡向善。

9.因為眾生皆需活動,恆順活動為眾服務。

10.因為眾生皆有因果,恆順因果明了是非。

11.因為眾生皆有思想,恆順思想建立正見。

12.因為眾生皆需交流,恆順交流互助互愛。

13.因為眾生皆可精進,恆順精進努力不懈。

14.因為眾生皆有善心,恆順善心自利利他。

15.因為眾生皆有家庭,恆順家庭和順共處。

16.因為眾生皆處社會,恆順社會和諧共榮。

17.因為眾生皆有國家,恆順國家興邦富國。

18.因為眾生皆有慈心,恆順慈心愛好和平。

19.因為眾生皆有生活,恆順生活幸福安樂。

20.因為眾生皆有苦難,恆順苦難奮發向上。

21.因為眾生皆有逆境,恆順逆境突破自我。

22.因為眾生皆有順境,恆順順境感恩惜福。

23.因為眾生皆有情感,恆順情感愛護一切。

24.因為眾生皆有能力,恆順能力廣植福慧。

25.因為眾生皆有喜好,恆順喜好多方發展。

眾生的個性、習性、環境雖有不同,本具有的佛性卻同樣平等無缺。例如一個社會、社區,人人都做好事、做功德,我們就隨順大家,一起來行善;一位眾所周知、賢能有德的人要出來選舉,我們護持好人政治,希望好人出頭,所以投他一票,助他當選,能可以將社會帶領的更好;政府官員推動好的政策,為民謀福利,我們要讚美他,用好的輿論來助他一臂之力,使得上行下效,如風吹草偃。即使是一個小人物,想要發起做一件好事,即便與我們無關,也要隨喜贊助他,讓大家一起來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即便世間眾生,各有各的不同,只要是真善美的行為,都可以恆順他、助成他,這就是恆順眾生。

(三)恆順眾生的原則

眾生種類繁多,想法不同,根器就不同,因此需要不同的善巧方便,才能成功度化。像佛教傳到中國、日本、韓國,成為北傳佛教;傳到斯里蘭卡、緬甸、錫蘭、泰國,就成了南傳佛教;傳到新疆、西藏、蒙古,則成了藏傳佛教。雖然都是佛教,但因為各地氣候、地理、風俗、民情文化的不同,就開展出不同的佛教文化,所以隨順世間的需要是很重要的。

不過,恆順不是盲目跟著眾生的惡習,而是合情合理,並且懂得運用方法來引導。恆順不是沒有原則,反而是更大的原則;恆順不是沒有是非,而是有更超越的慈悲。怎麼恆順眾生,這個「順」字很了不起,有很深的涵養。以下列舉「順」的原則:

1.順其真理,開發智慧

三法印、四聖諦、十二因緣,都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佛教是智慧的信仰,不迷信,凡事反求諸己,佛陀在涅槃前囑咐弟子「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要依止自己的佛性,在緣起中道的真理中,開發自己內在的潛能,不要心外求法,而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真理就是智慧,佛陀又稱「兩足尊」,就是福慧圓滿,兩皆具足的意思。智慧的重要,如《金剛經》說,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其價值比不過一句有智慧的偈語。因為,財寶有用完的時候,智慧則是生生世世,受用無窮。隨順智慧的引導,可以建立我們人生的方向,幫助我們提升自己,擴大自己,包括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因為智慧,迎刃而解。

智慧的價值,不言而喻。一條妙計,可以贏得一場戰爭;一個主意,可以振興一家工廠;一則良策,可以成就一番事業;一些智慧,可以反敗為勝,化險為夷。

美國有個植物園,園大樹多,常有人偷採。守園者就在園子四處立上告示牌,上面寫著:「如有檢舉偷花盜木者,獎賞美金二百元。」遊客好奇的問管理員:「為什麼不按一般的習慣,寫『凡偷盜花木者,罰款二百美元』?」管理員回答:「要是那麼寫,就只能靠我自己的兩隻眼睛辛苦的到處巡邏。現在用獎勵的,可能就會有幾百雙眼睛幫我看管園林呢!」這真是一則有智慧的告示。

一位獨居的小姐聽到敲門聲,打開門,竟然面對一個持刀的年輕人。他看他微抖的手上拿著一把菜刀,便強作鎮定笑著問他:「你賣菜刀呀?多好,我正打算買一把呢!」錯愕不已的歹徒,收下他遞過來的五百元,一溜煙地跑掉了。一個智慧的微笑,令兇狠的心柔軟下來,令暴戾轉為祥和。

智慧是我們人人具足的真如佛性,面對已經發生的境界,凡事懂得觀照因緣,「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在諸行無常的因緣中,我們現在看起來是「結果」的境界,其實是下一個階段的「因緣」,只要我們坦然接受事實,再加以勤勞、努力、廣結善緣,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問題,必能轉壞為好,轉惡為善,也會突破自己的極限,擴大自己的人生。

在真理的啟發中,發菩提心,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將佛法落實於生活,以服務奉獻的精神,將個己的生命發揮極致,做一個能大能小、能有能無、能進能退、能上能下,自在解脫的人間行者。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