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類可否歸為蔬菜

文/灃食蔬食季刊 |2022.10.10
1472觀看次
字級
從生物學的觀點看,菇類屬於「真菌」,從營養學來看是「蔬菜類」。圖/123RF

文/灃食蔬食季刊

在飲食文化中,菇類向來被視為重要的主角。隨著栽培技術的進步,像是洋菇、美白菇、鴻喜菇、秀珍菇、香菇、杏鮑菇、金針菇、木耳等,都是餐桌上常見的食材,也能變換出許多不同的料理。我們常將菇類當成「蔬菜」食用,但它其實是屬於「真菌」類,那為什麼會把菇類當成蔬菜看待呢?

事實上,這與飲食史有關。古人發現,有些具備食用價值的「菇類」可以藉由人為的種植大量生產,於是廣為栽培這些所謂的「蔬菜」,供人們食用。但隨著營養知識與科技發展,人們從生物學、營養學等不同角度切入,才逐漸認識以往所食用的菇類到底該如何分類。

 圖/123RF

生物學視為真菌

好比我們常吃的白蘿蔔,從生物學來看,它就是植物的根部;另外像是南瓜,生物學把它劃分在植物的果實,但從營養學來看,南瓜含有比大多數蔬菜還多的澱粉,因此它被劃分在「全榖雜糧類」而非「蔬菜類」。

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菇類其實是屬於「真菌」,但從營養學的面向來看,菇類大多熱量低,所含的營養素比例高,以及能夠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特性,其實都跟蔬菜十分相似,因此營養學便將各式各樣的菇視為「蔬菜類」的一員,稱為菌菇類。基於上述理由,我們也將雨來菇、海帶、紫菜等這類食材當成是「蔬菜類」看待。

若是每日飲食中,你吃膩了葉菜類、花菜類、果菜類、芽菜類、根菜類、莖菜類的蔬菜時,不妨試著變化菜單,選擇菌菇類來食用,不僅可以增加食物的多元性,也能增添不同的飲食風味,且同樣保有蔬菜的營養效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