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專欄】常吃豆製品容易得乳癌?

文/柯曉彤 |2022.10.01
1456觀看次
字級
大豆及其製品份量示範。圖/柯曉彤(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

文/柯曉彤(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

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指出:乳癌為台灣婦癌發生率第一位,每三十六分鐘就有一人確診,每日有七人因乳癌而失去寶貴性命,甚至有年輕化的趨勢,乳癌已嚴重威脅國人健康!最近演藝圈陸續傳出乳癌確診或病逝的噩耗,引起民眾關注,而網路傳言「黃豆含有大豆異黃酮,常吃豆製品容易得到乳癌」更引起患者恐慌!

目前研究發現,若雌激素分泌過多可能誘發乳癌;然而黃豆及其製品富含的大豆異黃酮是植物性雌激素,其結構與哺乳類雌激素相似,屬於「類」雌激素,可與人體雌激素受體結合,調節體內雌激素濃度,當濃度偏高時,異黃酮可扮演「競爭者」的角色,抑制雌激素的合成,使雌激素濃度表現降低,功能類似避免乳癌復發的抗荷爾蒙藥物─泰莫西芬。

近年來許多研究也陸續提出支持「黃豆及其製品對乳癌正面影響」的結論:二○○九年美國醫學協會雜誌《JAMA》追蹤調查中國大陸上海超過五千名婦女長達五年的研究,發現食用較多黃豆食品的婦女,乳癌復發危險及死亡率較低;二○一七年BMC公共衛生期刊,調查台灣四百六十九位女性的飲食狀況,發現素食者攝取較多大豆異黃酮以及白蛋白,有較低的罹患乳癌風險;另外,二○二二年《Frontiers in Nutrition》期刊針對黃豆對多種癌症影響的研究顯示,增加大豆攝取能降低一成癌症發病風險。

天然黃豆含有多種人體必需胺基酸,屬於優質植物性蛋白質,其油脂組成主要為低膽固醇及低飽和脂肪酸,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而成分中大豆異黃酮也有助於減輕更年期不適症狀、骨質疏鬆、降低癌症發生率,台灣每日飲食指南更將蛋白質食物類別之順序訂為「豆魚蛋肉類」,建議民眾優先選食天然大豆及其製品!

目前認為乳癌患者每日攝取兩到三份大豆及其製品是安全的(食物份量示範如右下圖)。由於一公斤的黃豆含約二十到四十毫克大豆異黃酮,而腸道吸收率低,僅有兩成,因此想透過天然食物攝取大量大豆異黃酮是困難的,但也相對安全,然而並不建議額外補充大豆異黃酮萃取物的保健食品,因這部分的健康風險尚未確定。

乳癌的危險因子包含家族史(一等親中有小於五十歲者罹患乳癌)、初經早於十一歲、五十五歲後停經、未曾生育或三十五歲後才生第一胎、未曾哺乳、得過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而後天危險因子則包含:抽菸、飲酒、不健康飲食及缺乏運動等。

每年十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各國人士將別上粉紅絲帶,一同倡議乳癌防治的重要,美國癌症研究所(AICR)更指出三成八的乳癌是可預防的,而健康的生活型態是關鍵!因此相較於擔憂黃豆及其製品對乳癌的影響,建議大家應積極地在生活中落實護乳健康六招: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拒絕菸酒、定期篩檢、維持健康體位(18.5≦BMI<24)及適時釋放身心壓力,這些才是預防乳癌的不二法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