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在準總統馬英九請益國事時,暢談道德的重要,並感嘆國小課程不教道德,直言這是社會亂象的根源。
很多人在小學時都讀過「生活與倫理」,知道不能隨地丟垃圾,何以台灣的風景區仍垃圾滿地?可見道德不能淪為教條,而要配合老師的身教,才能轉化成學生的品格;而教育部並非忽視道德教育,只是開錯藥方,反而引發道德淪喪的副作用。
為了培育中小學生的道德,教育部開出「友善校園計畫」藥方,訂出要老師關心學生、教育學生品格,並以佐證資料呈現的規定,於是老師紛紛帶相機到校,把對學生的愛拍照存證,老師把愛曝光以利資料呈現,學生反成了工具,曾經友善的校園愈來愈偽善。
為了搶救大學生的道德,教育部開出「服務學習課程」藥方,服務學習原意是由老師發自內心的帶學生服務,學習付出的快樂,但教育部卻藉由評鑑,要各大學廣開課程,由老師用分數督促學生做志工。老師揮舞分數的權杖,學生在無奈的氣氛中服務,只是學會權力的濫用,及如何為分數鉤心鬥角,曾經帶無數學生成長的服務性社團,最後因為無法提供分數,而紛紛倒社。
為了落實社會正義,教育部開出「繁星計畫」藥方,某私中的家長委員們,動用關係要老師修改學生的在學成績,只是冰山一角,許多家長在老師送成績前就在打通關係,是更污穢的一面,老師教導學生不能作弊,自己卻在成績上舞弊、包庇權貴子弟,學生就學會走後門。
教改以偏方治偏方引發的後遺症,導致校園道德病入膏肓。期許新政府要從改善教育體質做起,打通「師資培育」與「升學制度」任督二脈,讓沒有背景、卻有熱誠的老師能進入校園服務,沒有背景、卻有學識的貧寒子弟有條翻身之路,若有如此公平正義的制度,自會排除道德淪喪的毒素。
更重要的是,教育官員要尊重教育是良心事業,在老師以教育良知喚醒學生的道德良知時,給予更多的尊重,而非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