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琪琪
圖/琪琪
文/陳招池
許多人從小就被灌輸著:「颱風草的葉子褶紋數多寡,可以預測該年颱風會侵門踏戶幾次。」老人家都這樣講,甚至連學校老師都曾帶學生觀察颱風草,說:「颱風來不來,颱風草先知道。」好像它是氣候變化的密使!
颱風草一直是多數人心中的「神祕客」,不過遍及地球各大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台灣地處亞熱帶,當然也是它的「安心居」,全島低海拔山坡地、曠野、陰涼樹下,是很常見的野草;颱風草是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葉面具橫斷褶紋,相傳民間依據褶紋的位置及數目,可預測當年將到來的時間及次數,故名颱風草。
颱風草的原名在《中國植物誌》叫棕葉狗尾草,又叫大風草、風颱草、風動草、龍舟草、龍船草、褶葉野稗……跟風有關,閩南語叫做風颱草,客家語常叫大風草,都是指同類的植物。
探究虛實 從文獻找
《台灣府志》記載:「土番識颱草。」乃來自於原住民的民風習俗,並謂之「沾風小草」,以此預測天候,趨吉避凶,未雨綢繆,不失先民的智慧。又以:「此草生無褶,則週年具無颱,一褶則一颱,多褶則多颱,無不應者。」來佐證。據此,清代林則徐詩句還出現過:「颱草無風蕃欉熟。」表示沒颱風來,芒果可以掛在樹上熟;即便如此,歷史上並未發展出此植物具有預測天氣或災害的說法。
去年(2021年),台灣發生乾旱,供水實施過供五停二管控,非但水庫乾涸,還抽地下水和河道伏流水來應急,眼看著路邊颱風草出現兩個褶痕,應該會有兩個颱風侵台,天天期待著能帶來雨水;卻從年初等到年底,總是盼不到風婆婆來,我們是否被颱風草騙了?
不符事實 巧合居多
其實,颱風草與颱風的連結關係,始於原住民的觀察,從葉面的褶痕多少、第一個褶痕距離葉柄的位置,來判斷預測今年的颱風來襲的數量、時間。颱風草葉面褶痕越靠近前端,表示颱風在年初,皺褶愈多,颱風愈多。雖無科學依據,但常有巧合,否則先民也不會相信它而稱之為颱風草。
也有老師帶學生研究「颱風草葉片的褶痕到底和颱風有沒有關係?以及褶痕的形成原因為何?」經過控制變因,長期的觀察與記錄,結果發現:褶痕的生成與颱風的侵台並沒有關聯,找不出與褶痕生成的關聯性。
但是根據植物專家的說法:「生長在不同地點的颱風草,每一株葉片的褶痕數不一定相同;而同一個地區的颱風草,不同株的葉片褶痕數也不一定相同,甚至連同一株的不同葉片也會產生不同的褶痕數。而推測與颱風草的遺傳特徵有關。」
總而言之,世界物種真奇妙,雖然颱風草對颱風出現次數的預測不盡準確,但絕對與出現的或然率有關,難怪在科學不發達的前人眼中信守不渝,並非無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