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線片】摩洛哥有嘻哈 為年輕人發聲《聽見心嘻望》

文/楊豫馨  |2022.09.24
2259觀看次
字級
圖/海鵬影業提供
圖/海鵬影業提供
圖/海鵬影業提供

文/楊豫馨

《聽見心嘻望》是一部關注新生世代成長的摩洛哥音樂勵志電影。由於題材選擇屬於非典型的課堂和師生模式,在教師節檔期上映,倒也可以成為社會探究教育課題的參考作品之一。

類紀錄片展示過程

饒舌歌手阿納斯(實名演出)應邀到卡薩布蘭加東北郊區一個文化中心上音樂課,對象是社區青少年。他很快發現那裡聚居的是相對來說比較保守落後的勞工階層,學生們在傳統桎梏下無法活出精采的自我。阿納斯決定發揮所長,教導學生了解和創作饒舌嘻哈,激勵他們更勇敢更自信。可是嘻哈不被當地家庭接受,甚至成果發表會熱熱鬧鬧進行到一半時,就被憤怒群眾闖入打斷……這項被強烈質疑的音樂課程還能繼續下去嗎?好不容易展現風格和才華的孩子們,將如何面對變化……

嘻哈(Hip Hop)發源於一九六○年代美國街頭的黑人文化,表現方式有饒舌、街舞、塗鴉藝術、服飾、生活態度等等。阿納斯在課堂上強調:嘻哈文化不僅讓原本弱勢的非裔聲音成為主流,也對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北非茉莉花革命有推波助瀾的正面效益。

青少年本就比較直白衝動,這種形式自由、鼓勵抒發的西式音樂文化正好打中他們的心靈層面,可以藉由創作反映對成長、兩性平權、宗教等不滿情緒,其實也可算是「登大人」前一種尋找自我目標的方法吧;若孩子們願意嘗試,的確可以留出空間給他們接觸看看。

《聽見心嘻望》是本片編導納比爾艾尤許關懷母國現況,採用音樂做為引子,以獨特視角切入,欲引發社會注意的最新作品。這位曾以《玩美舞孃》驚豔世界、擁有一半摩洛哥血統的法國導演,已在卡薩布蘭加開設青年中心數年,深知年輕人面臨的階級、貧窮、弱勢、宗教保守派等困境,他渴望製作一部為年輕人發聲的電影。加上艾尤許母親是老師,「我非常尊敬那些奉獻自己來傳授知識的人」,他決定以類紀錄片型式將大量鏡頭放在教室,具體展示老師和學生,以及同學間討論爭執諸多辯證的教育過程,正能量於是滋長,師生雙方也培養出了情誼。

電影關心女性問題

片中角色設計靈感取自導演於青年中心的真人實事,並邀請出入該中心的年輕朋友來參與演出;甚至阿納斯也真的在那裡任教,所以演員整體表現自然不做作,配樂舞蹈設計也相當出彩。《聽見心嘻望》已勇奪迦太基電影節最佳音樂大獎,並入圍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競賽片,也代表摩洛哥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

觀賞本片後會希望全片的戲劇張力部分能夠再豐厚一點。例如阿納斯,觀眾無從了解他的背景故事或表演風格,相形之下特色略顯單薄;另外導演延伸出三、四位青少年的家庭支線,但也點到為止,有點可惜了。

但我很高興《聽見心嘻望》關心了伊斯蘭世界女性角色的問題。班上兩位女孩從剛開始只敢在課後讓阿納斯看她們的歌詞,到後來一起對著麥克風高唱「摩洛哥的女孩,沒有太多舞台;女孩不曾離開,我們無所不在。」直接表達想掙脫傳統束縛的意志!因為阿納斯鼓勵她們:不要逃避現實,真正的挑戰是將內心的混亂拋回這個世界。

國內觀眾較少接觸摩國電影,從《聽見心嘻望》這部作品,我們有機會對這北非遙遠國家有一點立體的了解,對嘻哈文化有一點認知,也知道了「摩洛哥有嘻哈」——高昂又響亮(Haut et Fort,本片的法文原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