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林彥佑
前陣子,關於柬埔寨海外工作詐騙的新聞,一則則映入眼簾,令人不寒而慄。儘管人口買賣、出國工作的情事,離我現階段的國小教育職涯仍有一段距離,但我仍想透過這些新聞,告訴孩子,生活周遭的大小事,都需要提高警覺。
國小的孩子,正因為思緒尚未完全成熟,所以極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例如,每當放學,孩子走出校門,就有補習班等人士想要買賣同學的個資,做為未來打電話招生的參考。他們只要提供孩子一個廉價的小玩意兒,就足以收買他們了,有時,甚至只要拜託一下,就可以如願。因此,身為師長的我們,務必再三提醒孩子,千萬不要洩露自己的相關資料。
此外,現今中小學生,幾乎人手一機,只要一連上網路,就是風險的開始。因為大數據關係,電商平台可以很清楚知道手機使用者對哪些話題感興趣,便會不斷投射相關的廣告,誘使使用者點選,若再加上酷炫的聲光色、文字效果,許多定性不足的孩子,便容易著迷,稍有不慎,便上當了。
其餘如網路交友、交換照片、購買虛擬貨幣、填寫資料抽獎……等,也處處是陷阱。
我常跟孩子說,使用手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就是資訊安全與媒體素養的課題。我會帶孩子判斷網路上出現的各式新聞,是真實案件或是偽造的新聞?可以從哪些表徵去判斷?這些都考驗孩子的智慧,也是明辨是非的能力。
有一次,我刻意引導學生們閱讀假新聞,並帶孩子判讀。孩子們會去討論、去摸索,他們會說:「這個字寫得特別小,好像有玄機」、「它的標題很吸引人,但點進去可能有很多廣告」、「它有網址,但這些字母看起來怪怪的,千萬不要點」、「這些網址如果點進去,可能會讓個資外洩」、「你看這些照片,好像是合成的」、「這些數字怪怪的」、「我從經驗判斷,這些內容好像值得商榷」在討論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能關注到一則新聞要注意的細節。
回到海外打工的新聞,我也會從生命教育與生涯規劃的角度告訴孩子天道酬勤、腳踏實地的道理。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也沒有勞力、利益不對等的事。我跟孩子們說,我們付出多少,就有多少的收穫,儘管「努力耕耘、歡喜收割」的價值觀已是老生常談,但卻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類似這樣的新聞事件,固然駭人聽聞,但它並非無可預防的,我們的教育系統,應該加強職業倫理與道德教育,也要教導孩子們識破與防範可疑的人事物,提高警覺,在不疑處有疑,才能安身立命,保全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