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強印記】她輕柔如鵝毛 文/何日生 |2022.09.18 語音朗讀 327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一個熱衷創作的文化工作者,怎麼也沒想到,白色恐怖的巨大腳印會貿然踩進她小小的錄音室裡。圖/123RF圖/123RF圖/123RF 文/何日生 她潔白輕柔如鵝毛,像一片飄在空中的羽,自在地隨風起伏,從容悠遊。即使歲月的痕跡盤繞她的髮梢,可是從神色看起來,她一如當年那位神采奕奕、平淡又堅毅的文化創作者,很難看出在她平靜的面容底下,歷經多少的折磨和創傷。一九六○年代正值美國麥卡錫的白色恐怖主義時期,一個來自明尼蘇達州的參議員因為在冷戰時期提出一個驚悚的理論:「共產黨不在蘇聯,而是潛伏在美國境內。」他舉辦聽證會,整肅批判那些具有社會主義思想,或具有共產主義朋友的文化界人士,許多人因此入獄甚至自殺。這個白色恐怖主義的風潮從美洲大陸一路跨越太平洋,抵達位在紅色大陸邊陲的台灣,崔小萍的際遇,不過是當時諸多充當白色恐怖主義祭品裡的一段小插曲。在那個大家都還是熱衷聽廣播劇的年代,崔小萍的聲望如雷貫耳,她的廣播劇深受聽眾的喜愛,她導戲出了名的嚴格,演員們都很怕她,但對於這位老師都相當地敬佩。她自己創作劇本,導廣播劇也編舞台劇,對於她來說,戲劇是她生命的最愛,她在戲劇中透析人生,感受生命的各種曲折起伏,她一度認為這就是她的一切了。一個單身的女子、一個熱衷創作的文化工作者,埋首在錄音室此起彼落、井然有序又高潮迭起的聲音旋律之中,她怎麼也沒有想到,白色恐怖的巨大腳印會貿然地踩進她小小的錄音室裡。那一天,她一樣準時八點半到達中廣上班,一進門,門口的警衛就告訴她,有朋友在會客室等她。她正納悶著這麼早有誰來拜訪?一進會客室是兩個英挺的男士,他們表明是調查局的幹員,有事想請她到局裡走一趟。她不以為意,只是簡短地回答說,她今天有很多的行程,是不是可以下了班再過去?兩位年輕的幹員說,只需要耽誤她很簡短的時間,希望崔導播能夠立刻跟他們過去。她向同仁交代了一些事,就和兩位幹員走出中廣大門,這一去就是十七年的歲月!她被指控是共產黨員……在調查局裡面,崔小萍一天一天地接受審訊。三個月過去了,調查局一直沒有能得到確切的證據,證明崔小萍曾經是共產黨員。唯一的一個可能線索,是她曾去陝西看她的哥哥,路上有很多的紅軍。就這樣在供詞中寫上了她到陝西去參加紅軍青年團。但是要定她的罪,還是需要她自己俯首承認。崔小萍的心防很堅強,調查局幹員們始終無法突破。於是幹員們開始運用心理戰。「他們刻意告訴我許多共產黨活動及顛覆的故事,好讓我在日後寫自白的時候有素材可以講。」他們先行植入不屬於崔小萍的記憶,至少是灌輸她一些共產黨的知識。寫起自白來,才能夠很自然。植入過程完備之後,剩下來就是如何讓崔小萍拿著他人的故事,招供自己的罪行。半年過去了,崔小萍始終不就範。在這一片黑色幽暗的巨大世界裡,她堅守她的心,她的清白。但是一個偶然的聊天,讓她開懷了。她好像碰到一個願意聽她說話的人,他好像是一位知音,一個朋友。在長期的心靈禁錮之後,她打開心底的鎖,她逐漸不設防了,這個友善的聆聽者,好一個朋友,竟決定她往後更坎坷的歲月。「他是一個大陸投誠來的幹部,長得一張長長的馬臉。」崔小萍回憶說,他和其他人不一樣,他不逼她。「他看起來更像一個朋友。」卸下心房被出賣他聊起他在大陸的往事,兩個人說說笑笑地過了幾個鐘頭,過了好幾天。就在另一次讓她十分放鬆的聊天中,那位馬臉似的幹員跟她說:「妳就隨便說說,不打緊,他們會放妳走。」於是崔小萍在沒有戒心的情況下,在那一種貌似朋友的氛圍下,她運用那些聽來的故事做題材,說出自己的虛構罪行。那些說詞通通被做成筆錄。隔天,那一位大陸來的幹員,拿著前一天崔小萍說的筆錄要她簽字。崔小萍大為震驚。她說:「你不是講只是隨便說說?」「胡說!」那位馬臉幹員拍桌大罵。「這是昨天那一位貌似和善的朋友嗎?」崔小萍的心徹底碎了,瓦解了。原來她如此地孤立,如此地脆弱,任由這個龐大無情的體制隨意宰割。她在監獄中,度過幽黯的十六年。那十六年的生命像是靜止了,像是停佇在一個長長的、蜿蜒的溝渠,沒有盡頭,沒有左顧右盼的風景,四周盡是溼冷的涼意。但那十六年,終究沒有像在調查過程中那麼地折磨,那麼地受盡凌辱。歷史經常選擇凌辱、屈服那一些純淨的文人,為統治的快意作最具體之明證。只要她屈服,只要她關進去就好。在獄中的對待是好些,她教書,教獄中的同袍編劇,大家向她學習寫作,大家還一起演戲。她也算樂天知命。十六年足以讓一頭烏黑的頭髮揉得灰白。解嚴了,政治開放了,許多因政治迫害的政治人物及文化人也一一被釋放出來。早在我進入台視主持《大社會》之前,我在中廣的歲月就聽到前輩閻大衛和我說,他要去看一位廣播的前輩崔小萍。大衛兄向我大致說了崔導播的遭遇及傳奇,我看得出大家對她的崇敬。將近十年後的那一天,當我見著崔小萍導播,我的內心一樣興起油然的敬意,但那敬意並不讓你畏懼,相反地,她是那麼樸實柔和,她潔白的外表絲毫看不出生命有經歷磨難的痕跡。只有當她敘述那一段艱辛歲月的時候,才可以看到她嘆著重重的長氣,那長氣是隱沒在靈魂深處永遠無可抹滅的印記。那印記,透露著一個真摯的靈魂,困惑著生命的無常,那印記,記錄著一個深負良知的文人,在大時代的壓迫下,如何以自身對生命的絕對熱情,度過生命黝黑深邃的長廊,從她眼鏡底下的光芒,我看見一個文化人可以不經由創作,而是以自身的生命為火炬,在最絕望的黑暗中,溫暖並照亮她淒冷的夜晚……一個創作戲劇的人,演出自己一生最曲折、最艱鉅、最莊嚴的戲劇。她沒有向不幸低頭,也沒有向冤屈臣服,一種自身巨大的生命力,引領她度過一切的厄運,最終走出自己的戲碼,給予一個曾經不幸的時代,留下一個永遠無法抹滅的堅強印記。 作者簡介何日生哲學、NGO與傳播領域之實踐者暨研究者。其所著《善經濟:經濟的利他思想與實踐》獲得台灣「金鼎獎優良出版品」、美國首屆「舍衛國人文獎」、中國大陸「2020年向光獎——年度研究特別獎」。資深媒體人,電視主播與製作人;多次榮獲台灣電視金鐘獎。所製作之《清水之愛》世界骨髓移植紀錄片,入選2014年國際艾美獎亞非地區最佳新聞紀錄片。(摘自《一個詩人的誕生》,聯經出版) 前一篇文章 【知古鑑今】 放羊孩子李自成 下一篇文章 【新詩賞讀】童話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投向媒體】避免更多受害者【畫中有話】具象化我的內心世界【一舉兩得】功利性步行【此情此景】茉莉花【愛與犧牲】犧牲的媽媽 愧疚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