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享有盛名的中部橫貫公路,自九二一地震及遭多次水災重創,谷關、德基路段已中斷八年,中橫復建協會前天開會,決議請總統當選人馬蘇九兌現競選政見,訂出復建的時間表。
中橫中斷後來往梨山需要遠繞路,運費增加,至於旅客流量,地方說法是原先每年二十萬人,九二一後最糟情況是一個月不到一千人。中橫復建爭議多年,主張復建者是基於經濟利益考量,認為若不復建,梨山、谷關、東勢的觀光旅遊、農業可能凋零。
如今陸客來台旅遊的商機頗大,使中橫沿線居民更有理由爭取,不過,二○○四年行政院長游錫←宣布暫緩復建時雖曾說:「不是我要封山,是老天要封山。」但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中橫沿線坡度平均四十至六十度,最高甚至達七十度,加上處於不穩定、破碎地帶,隨處可見板岩、砂岩,而且有四條斷層;據公路總局統計,中橫公路有三十一處道路缺口、二十二處土石流路段、五十一處易坍塌路段、二十九處危險路段,換句話說,每兩三百公尺就會出現道路中斷。
如此脆弱的地質,復建經費可觀,尤其不斷坍方,經常要修復,因此被評估為不敷成本,沒有修復的價值。
而反對復建中橫的人認為,山林大地本該歸還自然,政府應盡速進行國土規畫,不宜開發的國土保安林地,應禁止開發,已開發地區若屬生態敏感區,則應編列預算逐年收回。
中橫是否要復建,贊成與反對雙方各有堅強理由,新政府確實需要召開公聽會,邀請各方學者專家討論,看有無兼顧休養生息、安全便宜的生態工法,讓中橫再度發揮功能。
至於旅遊觀光業,就如同蘇花高興建時,有人提出「發展深層生態旅遊」的建議,若能改變經營模式仍有可為。
譬如發展深層生態旅遊,使過客轉為住客,這樣既可維持商機,又可讓中橫休養生息,待地質恢復自然、穩定後,再施以生態工程復建,才有意義、功效。
廖本雄(中縣豐原/旅遊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