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源性鼻竇炎,必須透過仔細的牙齒和鼻腔檢查,再配合影像學上證據,做出正確診斷。/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牙科醫師指出,上顎後牙因靠近鼻竇底部,因此嚴重的根尖發炎,極可能引起鼻竇炎症狀,又稱作「齒源性鼻竇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口腔醫學科醫師葉沛盈指出,曾於臨床遇到患者因反覆鼻竇炎症狀,左側持續流膿黃鼻涕已4年,由耳鼻喉科醫師轉介到牙科評估,經詳細臨床口內及X光放射影像學檢查,確診為「齒源性鼻竇炎」,必須配合抗生素治療、牙科處理和鼻竇內視鏡手術。
她也發現,患者左上第一大臼齒有一崩壞的暫時填充物,並有齲齒繼續蛀蝕的現象,因為蛀牙卻無牙痛症狀,所以患者未至牙科求診。後續經過幾次根管治療,根管清創、沖洗和換藥後,患者膿鼻涕逐漸減少,口內觸診也不再有壓痛感。
葉沛盈說,「齒源性鼻竇炎」意指病人患有鼻竇方面之疾病,且此疾病透過影像學、微生物學或是臨床上的證據證實「與牙齒相關」。
與牙相關鼻竇炎比例升
牙科治療齒源性鼻竇炎的處理包括根管治療、拔牙或是皮瓣修補等。圖/pexels
根據文獻統計,齒源性鼻竇炎約占單側上顎竇鼻竇炎的三成,且近年來,此類和牙科相關的鼻竇炎比例有升高的趨勢,值得大家提高警覺。其常見的症狀包括惡臭膿黃鼻涕、鼻子經常聞到臭味、臉部疼痛或腫脹感、鼻涕倒流以及鼻塞等。
仔細的牙齒和鼻腔的檢查,再配合影像學上的證據,例如電腦斷層掃描是最常用且最標準的檢查,可以做出正確的診斷。牙科治療齒源性鼻竇炎的處理,包括根管治療、拔牙或是皮瓣修補等。
葉沛盈表示,齒源性鼻竇炎是鼻竇炎中較為特別的一環,需要牙科醫師和耳鼻喉科醫師細心的評估影像學檢查,再配合抗生素治療、牙科處理和鼻竇內視鏡手術,通常具有良好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