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顱磁刺激術」適合用於對於抗憂鬱藥物有不良反應的個案,是先進的腦科學治療模式。圖/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提供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陳婦長期受憂鬱與焦慮症所苦,雖然換過不同的抗憂鬱劑治療,仍有強烈無望感及死亡意念,甚至足不出戶,經小港醫院精神科醫師廖揮原建議接受「經顱磁刺激術(TMS)」20次療程後,大大改善憂鬱及情緒。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指出,憂鬱症治療包括藥物、心理治療、生活與行為治療,但憂鬱症患者大約有3成的比例在反覆藥物調整治療下仍無法獲得緩解,在醫學上被歸類為「難治型憂鬱症」個案。另外,也有不少憂鬱症個案對於傳統抗憂鬱藥物的副作用難以忍受,所以類似患者較需要以侵入性的電痙攣治療,過程不僅需要麻醉,而且治療後還會有短暫認知功能減退的情況。
廖揮原建議陳婦考慮「經顱磁刺激術(TMS) 」,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在頭皮外圍改變磁場,引發大腦前額葉皮質內的神經細胞產生微電流,進而活化與情緒相關的神經迴路,快速改善憂鬱相關症狀。
他說,TMS的療程簡單且可加速治療效果、治療為非侵入性且能降低治療的不適感、過程處於清醒狀態,治療後即可正常活動,適合對於抗憂鬱藥物有不良反應或無法忍受藥物副作用的個案,提供更先進的腦科學治療模式。
憂鬱症為可逆性的情緒疾病,廖揮原建議須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或視情況調整治療方式以緩解並改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