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小學堂】曹松〈中秋對月〉

文/涼兒(惠茹) |2022.09.15
1591觀看次
字級
圖/沛蓁

文/涼兒(惠茹)

無雲世界秋三五,

共看蟾盤上海涯。

直到天頭天盡處,

不曾私照一人家。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剛過,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和親友一起賞月呢?提到中秋節,大家知道這個節日的由來嗎?早在周代,就有「祭月」之禮,而「祭月」是位高權重的統治者祭祀的儀式,雖然百姓們不能參與,但是可以學習仿效。《禮記》一書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天子在春天祭日,在秋天祭月,可見君王 對月亮的崇拜及感謝,希望月亮能護佑人民。後來,百姓就把這樣的習俗流傳下來。到了唐代,賞月的風氣非常興盛,所以創作了許多與中秋有關的詩詞。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曹松這首〈中秋對月〉吧!

本詩第一句「無雲世界秋三五」,點出了時間是十五中秋節,再以「無雲世界」刻畫出晴空萬里,天空湛藍清澈的景象。第二句「共看蟾盤上海涯」,一起看從海上冉冉升起的月亮。「蟾盤」在此指月亮,在中國古代詩詞裡,蟾輪、冰輪、冰魄也都是月亮的代稱。

第三句「直到天頭天盡處」,一直到了天邊無窮無際的盡頭。詩人筆鋒一轉,第四句「不曾私照一人家」,這裡的「一人」指的是帝王,而「一人」為何是稱呼帝王呢?最早來自商周時期的天子,如《尚書·商書·湯誥》:「王曰:『嗟!爾萬方有眾,明聽予一人誥。』」所以「一人」指的就是君王。這首詩的最後兩句,說明了月色皎潔,月色無私,它不會只照統治者之家;月色不偏袒一人,而是讓百姓們都可以一起觀賞皎皎之月。在這裡,讀者也可以感受到此詩體現了詩人對於萬物齊一,天下大同,無私之愛的思想。

各位小朋友們,欣賞完這首詩後,你是不是也能感受到詩人把情感寄託於月色,並且想要體現萬物平等的思想呢!現在,你也可以拿起筆,想想你的中秋回憶,寫寫你的心情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