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沛蓁
文/涼兒(惠茹)
無雲世界秋三五,
共看蟾盤上海涯。
直到天頭天盡處,
不曾私照一人家。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剛過,不知道各位有沒有和親友一起賞月呢?提到中秋節,大家知道這個節日的由來嗎?早在周代,就有「祭月」之禮,而「祭月」是位高權重的統治者祭祀的儀式,雖然百姓們不能參與,但是可以學習仿效。《禮記》一書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天子在春天祭日,在秋天祭月,可見君王 對月亮的崇拜及感謝,希望月亮能護佑人民。後來,百姓就把這樣的習俗流傳下來。到了唐代,賞月的風氣非常興盛,所以創作了許多與中秋有關的詩詞。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曹松這首〈中秋對月〉吧!
本詩第一句「無雲世界秋三五」,點出了時間是十五中秋節,再以「無雲世界」刻畫出晴空萬里,天空湛藍清澈的景象。第二句「共看蟾盤上海涯」,一起看從海上冉冉升起的月亮。「蟾盤」在此指月亮,在中國古代詩詞裡,蟾輪、冰輪、冰魄也都是月亮的代稱。
第三句「直到天頭天盡處」,一直到了天邊無窮無際的盡頭。詩人筆鋒一轉,第四句「不曾私照一人家」,這裡的「一人」指的是帝王,而「一人」為何是稱呼帝王呢?最早來自商周時期的天子,如《尚書·商書·湯誥》:「王曰:『嗟!爾萬方有眾,明聽予一人誥。』」所以「一人」指的就是君王。這首詩的最後兩句,說明了月色皎潔,月色無私,它不會只照統治者之家;月色不偏袒一人,而是讓百姓們都可以一起觀賞皎皎之月。在這裡,讀者也可以感受到此詩體現了詩人對於萬物齊一,天下大同,無私之愛的思想。
各位小朋友們,欣賞完這首詩後,你是不是也能感受到詩人把情感寄託於月色,並且想要體現萬物平等的思想呢!現在,你也可以拿起筆,想想你的中秋回憶,寫寫你的心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