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灣一年有三十七萬位民眾因「異位性皮膚炎」就醫,病友除了飽受皮膚發癢、外觀變化困擾,不少病友的學業、工作與人際關係也受疾病影響,勞命又傷財。
雖然健保已給付部分治療費用,但國內最新調查顯示,逾兩成病友年花逾十萬元、用於保溼產品與其他非健保皮膚治療用藥,甚至有媽媽為女兒抗「癢」,不惜年花五十五萬元,照護「鈔」驚人。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朱家瑜醫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容易復發的發炎性皮膚病,其主要特徵為乾燥、泛紅、搔癢難耐。患者發病時除了奇癢難耐、影響皮膚外觀,對睡眠、情緒、工作、社交能力和生活品質都產生影響,同時也帶來家庭與社會的經濟衝擊。
朱家瑜表示,隨著異位性皮膚炎醫藥的快速進展,未來會有愈來愈多的先進藥物加入健保,讓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友早期診斷、有效治療控制,延緩病程進展,提升患者生活品質,也降低對病友家庭與社會的經濟衝擊。異膚病友協會秘書長丁淑敏呼籲病友,唯有正確認知疾病、配合醫師「精準抗異」,方可穩控異膚,減少荷包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