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歸靜
文/歸靜
杜甫〈夢李白〉寫到:「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夢到李白沒能顯達的孤獨感,或可也是現實中自身不得志的托映?
遙隔一千二百多年,廣袤海洋中滿滿藍鯨,唯獨一落單的,是聲音能發出五十二赫茲、超越一般藍鯨介於十到四十赫茲之間的鯨魚,唱出同伴聽不到的旋律,沒承想能聽見二十至二萬赫茲的人類聽到了,給他起名「五十二赫茲」──世上最孤獨的鯨魚。
人群中,李白自孤獨;鯨群中,「五十二赫茲」最孤獨;無顯達無話無伴的世界,真的孤獨嗎?
也孤冷的貓生,可聽領域在二十五至七萬五千赫茲,也就是說,就算貓奴氣聲的細語,其他貓兒踩著有腳肉墊的步伐,我們依舊聽得一清二楚;更不用提屋內外在二六時中發出的種種聲,綿綿無絕期的塑膠袋摩擦、電扇轉動、鍋盤碰撞、手機震動、隔壁兩棟的嬰兒哭鬧、對街摩托車發動……我們就彷彿是「鎖在」水壺裡滾燒的水,在這個「所在」,無論多張牙舞爪,也衝不出壺蓋,充其量上下彈跳罷了。
鎖在這樣一個躍躍欲試、聲聲鼎沸的世界,稍不謹慎就成了跳梁小丑,如斯,還能孤獨嗎?
在我即將九歲的生涯裡,經歷過西西里如慈祥長輩般循循善誘的照顧,領我走過童年,奠定許多貓生在人世間的教養。他離世之後,我一如那只鯨魚,獨喵,喵著貓奴聽不懂的獨白,好不容易我適應了家中只有我一只貓的生活,學會了人類的語言,幾年後的現在,又加入了兩貓,學習在貓言和人語之間,轉換自如。
學海無涯,雖然,我只是一隻貓,倒也樂於學習與適應,在精進中看待世事,還有孤獨嗎?
有人說,孤獨是可貴的;星雲大師說,孤獨是修養自己的時間;釋迦牟尼苦行雪山獨坐六年;摩西每回獨住西奈山四十天,都生新體會。動靜之間的孤獨,是鎖在,還是所在,都能經得起、耐得住,唯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