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朵而
整理/黃朵而
大徹大悟很難,但每天有一點小小的開悟是可能的,每天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就是不斷用心去開悟。各行各業的人在生命當中,都有所悟,也影響著周圍的人,來聽聽他們如是說……
1
從越南嫁來台灣的武氏芳恆,2005年遭工廠機具壓斷3根手指,一度想自我了斷;她回歸社會後,到八里衛生所當通譯,發現有些新住民更需要幫助,激發她成立新住民關懷協會、八里區新住民家庭關懷站,向新住民姐妹伸出援手。武氏芳恆表示:
「只要能夠給人力量、給人勇氣、給人幸福,就是最大的快樂和回報了。」
2
朱宗慶打擊樂團為鼓勵年輕擊樂時代勇敢追夢,2016年成立「JPG擊樂實驗室」,已陪伴20組團隊發想及創作;藝術總監朱宗慶認為,如果願意跳脫舒適圈,一定會有更多機會,他說:
「希望大家不要怕失敗、放膽做夢,社會能往前發展,就是需要大家不斷追求突破和創新。」
3
花蓮玉里天主堂劉一峰神父藉由資源回收的收入,照顧憨兒、街友等弱勢,並提供遊民、身障者、更生人、中低收入者就業機會,讓他們能在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劉一峰神父說:
「希望社會能夠多一點寬容,多釋出一點善意,讓在回收場工作的人能夠更有歸屬感。」
4
民謠創作歌手黃玠的歌聲被形容像藥膏,能敷在傷口上撫慰受傷的心靈;2016年他創立「黃玠國」電子信件社群,就像雙向救贖的團體諮商,陪伴黃玠走過低潮,也讓許多人在他的歌聲與歌詞中,覺得被拯救與理解。黃玠表示:
「寫這些歌原本是想拯救自己,能意外幫到人,超幸福的。」
5
為了推廣傳統織造技藝,中國大陸吳羅織造技藝傳承人朱立群,跟上漢服熱潮,2021年在抖音講述「羅的傳奇」、演示羅織技藝;未來計畫讓吳羅與時尚界、設計界、服裝界融和,讓更多人理解非遺工匠對品質的堅守和追求。朱立群說:
「車馬慢,歲月短,一生只夠愛一行。」
6
精靈幻舞團長薛喻鮮5月帶領舞團,以作品《卡門波麗露不朽的》的〈永恆的回歸〉,榮獲第31屆西班牙舞蹈及佛朗明哥大賽團體組首獎;6月又通過甄試,成為台灣考上西班牙國家舞團第一人。總是不間斷自律練舞的薛喻鮮表示:
「謝謝自己沒有放棄自己,這一切的不容易,是我寂寞的榮耀。」
7
高雄市岡山區是空軍的搖籃,當地居民黃良誠從小嚮往當飛行員,12歲開始「造飛機」,《一把青》的P-51D野馬式戰鬥機,也是出自他手;最近目標是完成等比例U-2偵察機,希望能把黑貓中隊故事搬上螢幕。黃良誠分享:
「人活著,就是要有夢想。」
8
蔡惠芳在新北市中途學校──豐珠國中擔任體育老師,透過運動輔導學生、改變學生生命;學校裡的孩子因為受過傷,無法輕易信任他人,蔡惠芳藉由陪伴與互動,敲開孩童心門,並讓他們體會運動的美好,她分享:
「藉由運動,累積成功經驗、給予自信,讓他們願意走出去,敢於嘗試新的事物,締造新的生命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