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矚目 東碇島燈塔
金門6座離島,只有北碇、東碇建有燈塔,有著「會發光的島嶼」之稱。圖為東碇島燈塔。圖/中央社
【本報金門訊】中共近期軍演無人機夜擾金門地區,讓北碇倍受矚目。金門附屬6座離島,只有北碇、東碇建有燈塔,這2座小島因而有「會發光的島嶼」之稱;北碇燈塔、東碇燈塔,合稱「雙碇燈塔」,2020年指定為縣定古蹟。金門縣文化局已向文化部提出國定古蹟申請,預定年底完成雙碇燈塔文資價值評估。
依「金門縣志」,北碇島是全縣極東點, 距金門本島金湖鎮復國墩漁港約4200公尺,面積0.08平方公里;東碇距烈嶼鄉南方27公里,面積更小,只有0.016平方公里。兩島在駐軍後,將原本的「椗」島改為「碇」島,但島上燈塔仍沿用舊名為東椗燈塔和北椗燈塔。
細數這兩座燈塔150年前後的歷史,金門縣文化局資料指出,19世紀末的清同治10年(1871年),當時海關在東碇島上興建廈門海域第一座西式燈,外觀為黑色磚造,延攬英國籍燈塔工程師韓得善(David Marr Henderson)設計,扼守福建廈門灣與金門料羅灣間海道,是東碇島地標。
至於清光緒8年(1882年)再於北碇島上興建燈塔,主因是北碇島東西狹窄、南北細長,在南北兩端緩緩有延伸入海礁岩,因此漲潮或是巨風來襲時相當危險,始有建造燈塔必要。
北碇島燈塔採白色磚造,頂端的燈器在二次大戰遭盟軍炸毀,1947年另設三角形鐵架,1986年整修原塔身,燈器由鐵架移設原塔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