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藏書人 造200萬冊公共書屋

 |2025.09.16
36觀看次
字級
75歲的「藏書狂人」高達耗時逾半世紀,打造出一座藏書近200萬冊的「書屋」。圖/取自newindianexpress
「書屋」對所有人免費開放,科研人員、公務員考生都曾前來查閱。圖/取自IG@gettyreportage
高達與家人至今仍親力親為地維護「書屋」,每天清掃塵埃、整理書籍。圖/取自NewsBreak
許多學者也因「書屋」館藏豐富,慕名而來。圖/取自Santhosh HP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印度卡納塔克邦(Karnataka)哈拉哈利(Haralahalli)村,有一位75歲的「藏書狂人」安克.高達(Anke Gowda)。他用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親手打造出一座名為「書屋」(Pustaka Mane,意為「書之屋」)的私人圖書館,藏書高達近200萬冊。

他打破「私人收藏只供自用」的印象,把圖書館大門向村裡學生、研究者、備考公務員以及所有渴望求知的人敞開,成為當地重要的知識中心。

館藏規模龐大  仍親力維護

高達年輕時家境並不寬裕,曾當過公車售票員維持生活,卻從小熱愛閱讀。後來,他攻讀卡納達語文學碩士學位,白天工作,晚上閱讀與寫作。他把大部分收入投入購書,甚至賣掉自己的房產擴充館藏。這份執著,使他在數十年間收集到跨越20多種印度語言與多種外語的書籍,包括近50萬冊珍稀外國書籍,以及逾5000本字典與多語言資料。館藏主題廣泛,從文學、科學、科技、哲學、神話到歷史手稿等,其中最古老的手稿可追溯到1832年,彷彿一座小型印度知識博物館。

「書屋」位於哈拉哈利村一處22古塔(土地單位,約2225平方公尺)建築裡,對所有人免費開放,不需會員費也不收門票。科研人員、公務員、考試考生,甚至印度最高法院的法官,都曾專程前來查閱資料,訪客遍及印度各地。許多人說,這裡讓他們第一次看見如此多元、龐大的書海,也讓偏鄉青年得以透過知識與世界接軌。

儘管館藏規模龐大,高達與家人至今仍親力親為地維護,他每天清掃塵埃、整理書籍、分類仍堆在袋中的新書;館內走道常可見一袋袋尚未編目的書籍。他坦言,自己最大的挑戰是人手不足與藏書數位化保存的成本,因此多次呼籲社會各界提供志願者與資源,協助圖書館走向永續。

知識共享文化  閱讀無邊界

然而,這份堅持也贏得廣泛支持。近年來,已有多名學者、作家與非政府組織前往「書屋」參觀並捐書,當地媒體稱這裡為「民間知識寶庫」,甚至有大學將學生帶來此地實習,協助整理與數位化。村裡的年輕人也自發性加入義工行列,形成一種知識共享的社群文化。

對高達而言,這不只是藏書,更是一種對知識與教育的奉獻,他希望所有人都能有機會接觸書本、學習與思考。「我收藏書籍,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所有想借、想學、有夢想的人。」高達說,正是這份信念,讓他持續努力,築起一座人人可踏入的智慧殿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