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藏書人 造200萬冊公共書屋 |2025.09.16 語音朗讀 251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75歲的「藏書狂人」高達耗時逾半世紀,打造出一座藏書近200萬冊的「書屋」。圖/取自newindianexpress「書屋」對所有人免費開放,科研人員、公務員考生都曾前來查閱。圖/取自IG@gettyreportage高達與家人至今仍親力親為地維護「書屋」,每天清掃塵埃、整理書籍。圖/取自NewsBreak許多學者也因「書屋」館藏豐富,慕名而來。圖/取自Santhosh HP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印度卡納塔克邦(Karnataka)哈拉哈利(Haralahalli)村,有一位75歲的「藏書狂人」安克.高達(Anke Gowda)。他用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親手打造出一座名為「書屋」(Pustaka Mane,意為「書之屋」)的私人圖書館,藏書高達近200萬冊。他打破「私人收藏只供自用」的印象,把圖書館大門向村裡學生、研究者、備考公務員以及所有渴望求知的人敞開,成為當地重要的知識中心。館藏規模龐大 仍親力維護高達年輕時家境並不寬裕,曾當過公車售票員維持生活,卻從小熱愛閱讀。後來,他攻讀卡納達語文學碩士學位,白天工作,晚上閱讀與寫作。他把大部分收入投入購書,甚至賣掉自己的房產擴充館藏。這份執著,使他在數十年間收集到跨越20多種印度語言與多種外語的書籍,包括近50萬冊珍稀外國書籍,以及逾5000本字典與多語言資料。館藏主題廣泛,從文學、科學、科技、哲學、神話到歷史手稿等,其中最古老的手稿可追溯到1832年,彷彿一座小型印度知識博物館。「書屋」位於哈拉哈利村一處22古塔(土地單位,約2225平方公尺)建築裡,對所有人免費開放,不需會員費也不收門票。科研人員、公務員、考試考生,甚至印度最高法院的法官,都曾專程前來查閱資料,訪客遍及印度各地。許多人說,這裡讓他們第一次看見如此多元、龐大的書海,也讓偏鄉青年得以透過知識與世界接軌。儘管館藏規模龐大,高達與家人至今仍親力親為地維護,他每天清掃塵埃、整理書籍、分類仍堆在袋中的新書;館內走道常可見一袋袋尚未編目的書籍。他坦言,自己最大的挑戰是人手不足與藏書數位化保存的成本,因此多次呼籲社會各界提供志願者與資源,協助圖書館走向永續。知識共享文化 閱讀無邊界然而,這份堅持也贏得廣泛支持。近年來,已有多名學者、作家與非政府組織前往「書屋」參觀並捐書,當地媒體稱這裡為「民間知識寶庫」,甚至有大學將學生帶來此地實習,協助整理與數位化。村裡的年輕人也自發性加入義工行列,形成一種知識共享的社群文化。對高達而言,這不只是藏書,更是一種對知識與教育的奉獻,他希望所有人都能有機會接觸書本、學習與思考。「我收藏書籍,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所有想借、想學、有夢想的人。」高達說,正是這份信念,讓他持續努力,築起一座人人可踏入的智慧殿堂。 前一篇文章 外媒:陸邀川普訪北京 關稅恐成川習會障礙 下一篇文章 北院重裁 柯文哲、應曉薇維持原金額交保 熱門新聞 01紐國馬努考東區警局培訓 北島佛光山召開2025.10.2802【樂齡遊學】 圓夢 現在就啟程2025.10.2803三好校園共識營 306校推教育向善2025.10.2804【生活練習題】 讓愛更有彈性2025.10.2805【遊藝筆記】蘇東坡的黃州赤壁 (下) 2025.10.2806空氣變蛋白 新肉革命來襲2025.10.2807波蘭「光之花園」燈光展2025.10.2808逕至醫學中心就診 部分負擔將加5成2025.10.2809佛光童軍北區歡喜木頭車 歡樂競賽2025.10.2810從地涌出一朵淨蓮 寫於南華大學三十周年前夕2025.10.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習李會加強中韓戰略溝通 促北韓重返對話APEC慶州宣言 聚焦AI、人口挑戰習近平見高市早苗 籲日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輝達攜南韓 打造主權 AI 基建習川會沒談台灣 美降關稅、陸暫停稀土管制梵蒂岡跨宗教對話60周年 教宗喜會中華人間佛教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