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矮7.9公尺 蘇澳燈塔。圖/交通部航港局提供
【本報台北訊】台灣屬於海島型國家,航港局管理的燈塔就有36座,除了9月8日啟用、全台首座開放夜間參觀的高雄燈塔,還有結合沙洲概念的國聖港燈塔、清乾隆時代的全台最老的漁翁島燈塔等。看準燈塔觀光商機,航港局近期力推活化,準備將燈塔打造成各種網美拍照景點。
建於1883年(清光緒9年)的高雄燈塔,是全台唯一與砲台共構的燈塔,原本的外觀為白色四角形紅磚造燈塔,1916年打狗開港後,日本人為配合高雄港區擴建計畫,改建為白色八角形混凝土造燈塔,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還曾遭機槍掃射,但無損燈塔的發光運作。
為讓高雄燈塔活化再利用,航港局編列5000萬元預算,把燈塔庭園景觀、輕食空間配置、夜間照明等重新規畫,其中部分員工備勤室改建為輕食販賣部,在燈塔圍牆設置「輕食海景木棧平台」,並招商委外營運。
改建後的高雄燈塔上午9時~晚上9時開放,周一公休。
墾丁鵝鑾鼻燈塔 光力最強
航港局轄管的燈塔總計36座,由於部分燈塔位在商港、軍事管制區,不是每一座都開放,目前對外開放的燈塔有21座。據航港局統計,超過百年歷史的燈塔共20座,60年以上也有9座。
其中全台最老的燈塔是澎湖縣西嶼的漁翁島燈塔,早在1778年(清乾隆43年)啟用,純白色的燈塔,帶有些許地中海的感覺,也是遊客到澎湖玩的必遊景點之一;興建在高樓頂端的台中港燈塔,塔身高度62.6公尺,是全台最高燈塔,更是全台唯一有電梯可搭的燈塔。
既然有最高,當然也有最低。1927年興建的蘇澳燈塔,是全台唯一位在軍方營區內的燈塔,且是四方形燈塔,其塔身只有7.9公尺,堪稱全台最矮燈塔,不過由於蘇澳燈塔位在軍事管制區,目前並不對外開放。
全台光力最強的燈塔是墾丁鵝鑾鼻燈塔,也是台灣本島最南端的燈塔。航港局表示,鵝鑾鼻燈塔曾在1962年改建,當時將塔頂換裝成新式大型四等旋轉透鏡電燈,每10秒1閃,光力高達180萬支燭光,素有「東亞之光」之稱;至於光力最弱的燈塔,則是澎湖的查母嶼燈塔,光力僅860支燭光。
國聖港燈塔 打造沙漠明燈
航港局近期正進行台南國聖港燈塔整建計畫。又被稱為「七股燈塔」的國聖港燈塔,為台灣本島最西邊的燈塔,與三貂角燈塔(東)、鵝鑾鼻燈塔(南)、富貴角燈塔(北)合稱台灣四極點燈塔。
其中國聖港燈塔在台南市七股區頂頭額沙洲,有台版「撒哈拉沙漠」之稱,將在塔身設置7片黑白相間日向板,營造荒漠中的一盞明燈的意象,希望吸引更多人潮朝聖打卡;另外,航港局也有意將高美溼地旁的高美燈塔改建為旅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