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百流浪移工感念供餐2年 打造夢幻石頭廟成景點

王淑芬 |2022.09.08
701觀看次
字級
500名流浪移工因包商委責而接受宮廟濟助兩年餐食,合力打造「石頭廟」成為高雄市田寮區的一景。圖/記者王淑芬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無償提供500名流浪移工三餐溫飽近2年,他們感恩圖報,胼手胝足挑磚砌石興建出一座彷彿「海底龍宮」的廟宇,如今「石頭廟」與慈悲的故事同享盛名,已成了高雄田寮區的一景。

慈玄聖天宮住持釋天樺回憶民國83年,數十名移工流連寺外無助的眼神,歷歷在目 ,「他們飢餓的模樣是我無法抹滅的記憶!」

出家人慈悲為懷,他多次對移工禮貌性的招呼,但並無人入內,後來移工請來翻譯說明是受到工程包商倒閉撒手不管移工生活,讓他們成了人球,「上不了工、回不了家」,餓到沒飯吃、投訴無門。

後來天樺師父伸出援手,關照他們三餐,宮廟常住與義工買米備菜,每天提供500名移工熱食,廟裡的人手從早忙到晚,淘米、作飯、炒菜,一刻不得閒。漸漸地,移工也來幫忙煮飯、打掃環境;只是龐大的米油食材所費不貲,釋天樺還要籌集舉債,非常吃力。

圖 / 記者王淑芬

不捨移工憧憬來台賺錢養家的美夢化為泡影,還落到三餐不繼,他帶領移工投訴,但卻又得不到正面的回應,連起碼的餐費都沒有補貼,於是天樺繼續舉債,竭力提供移工可以吃飽的三餐。

數月過去了,移工領受到廟方的善意,決定幫忙整理環境並擴建宮廟,有人挑磚、有人砌石,500人每天一磚、一石的堆砌,還黏貼從河岸、海邊撿拾而來的各式貝殼、珊瑚,不管是圓的、扁的或是不規則的石片,移工都發揮了他們的專業與創意。

圖 / 記者王淑芬

釋天樺說,烈豔下移工挑水、拌泥、塗牆做到沒日沒夜,500移工沒有怨言,因為他們面對委責的包商,卻只有廟方對他們伸出援手,讓他們免於挨餓,即使粗茶淡飯,都有述說不盡的感謝。

前後大約兩年的時間,移工天天以石頭、貝殼擴建砌造宮廟,設計蜿蜒的石柱、拼貼貝殼的迴廊,造型像極了海底龍宮。遊客迂迴穿梭其中宛如游走在海底般夢幻,即使抬頭仰看廊頂也有貝殼花飾,美麗富有創意。

圖 / 記者王淑芬

這座以螺貝、卵石、珊瑚及石片為建材的慈玄天聖宮的聲名早已被遊客以「石頭廟」、「貝殼廟」的名稱取代了。

尤其宮廟是由500名移工一磚一石徒手打造而成,他們共同寫下一個感人的故事,不僅是偏鄉僻壤溫暖的佳話,也讓移工看見台灣人的熱情、良善。

圖 / 記者王淑芬

500人近兩年的餐食,釋天樺舉債苦撐,後來也為移工募集返國機票,即使結算負債約2000萬元,造成宮廟很大的財務壓力,如今釋天樺回憶這段故事,淡然地說「錢終有還完的一天、而我在忙碌的工作中覺察到身體硬朗、沒有病痛!」最可貴的是,至今仍有不少返國的泰籍移工不時的打電話來問候,彼此關懷見真情!

「石頭廟」也因為特殊建材,還有師父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在濟助弱勢,讓遊客在走訪「石頭廟」的同時也感受到這股溫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