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15 華嚴經普賢十大願22 第二篇⑱】 隨喜功德 自他成就法門

文/星雲大師 |2022.09.04
2897觀看次
字級
普賢菩薩像/晚唐/俄羅斯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國家博物館藏 圖/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提供

文/星雲大師

3.隨喜可以擴大人生

修行隨喜功德,能使我們以平等心隨緣、隨分、隨力的去結緣,普利一切眾生,並開闊我們的人生。世間好壞、對錯,都是來自於相對的概念,有時候不好的,可能是好的;表面上看起來很好的,也不一定就是好的,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所以,能夠好壞因緣都接受,就能無限擴大自己的人生,改變自己的未來。

至聖先師孔子帶著弟子,在列國之間奔波了七、八年,到處宣說他的政治理念。在戰亂時期,孔子的理想抱負不能伸展,因此他就回到魯國定居。晚年期間,他把精力放到文字的整理和教育學生上。在文字方面,他整理了《詩經》、《尚書》、《春秋》等重要的文化典籍。在教育方面,傳說孔子有三千弟子,賢人七十二,十位傑出弟子,號稱孔門四科十哲。孔子去世後,他的弟子繼續傳授他的學說,形成了儒家學派,孔子也成了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並被公認為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的一生關懷國家社稷,他在周遊列國時,雖然未能一展抱負,但是卻開拓了他人生的視野;他著力於文化傳承、教育弟子,不僅人生因此擴大,也因為他重視文化、教育的行動力,成為我們中華文化重要的內涵,至今仍然影響世道人心。這一切都是因為孔子懂得隨喜、隨緣、隨力、隨分的盡己所能,所以才能締造如此輝煌的成就與貢獻。

4.隨喜可以安樂富有

我們人生在世,無非就是希望能夠活的平安幸福,在生活中養成隨喜的習慣,可以帶給我們安樂富有的人生。世間無緣不成,一個肯結緣付出的人,會得到別人的幫助;同樣的,隨喜贊助別人好事善舉,也能得到好因好緣。

釋提桓因過去世時曾做過商人,有一次在經商的路途中,他看到一間頹敗的佛寺,心生不忍,於是發心重整寺院。當時,他的三十二位同伴,見他如此發心,深受感動,也都紛紛出錢出力,隨喜幫忙,共同修建這一間寺院。由於共同建寺的功德,後來一同感得生天的福報。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有人做過一個實驗,發現常常聚在一起的人,身分、薪水都是差不多。同樣的,如果我們有隨喜做好事的習慣,也會有許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和我們歡喜、融洽的相處,那麼所在之處都是善友,所居之地都是淨土,所交皆君子,生活中便沒有恐懼、沒有害怕,這不就是安樂富有的人生嗎?

由此可知,隨喜讚歎的修行,是自他成就的法門。對自己而言,是放下我們的執著分別、對立的習氣,什麼都能包容,什麼都接受,從中開闊我們的心胸;在利益別人上,則是幾句好話、舉手之勞,幫助他人可以有更好的緣分去發展,讓社會大眾都能從中受益,因此,隨喜的修行法門,是自他成就的不二法門。 

可惜的是,一般人看到他人升官了,不僅不隨喜,往往還會酸他兩句:「哼!升官有什麼了不起,誰不知道,一定是拍馬屁得來的。」有的人看到別人買了新房子,他不但不隨喜,心裡還暗暗嘲諷說:「這個人一定是貪了不義之財,才變得這麼有錢。」升官、買房子,都是好事,為他人的成就歡喜,我們沒有損失啊!甚至還會因為隨喜讚歎,和對方結下好的善緣,何樂而不為呢?

因此,聽見別人的好消息,要養成隨喜的習慣,助人善事,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大眾,都是人生很好的養分、潤滑劑,很好的結緣,如我在《佛光菜根譚》中所言:「進步要在心平氣和中才能求得,人緣要在隨喜服務中才能培養。」在隨喜中,日日增上、日日在歡喜希望中成長。

(三) 如何實踐隨喜功德

在《因果經》中記載:「若有貧窮人,無財可布施,見施心隨喜,福報與施等。」這四句偈我讀來很有感觸,這也是目前學佛者常有的迷思,什麼是真正的布施?心意的歡喜是最上等的布施。

其實,隨喜讚歎他人的成就、好事,就如同禮拜、念佛、誦經一樣,都是了不起的修行功課。什麼是隨喜?別人出錢作公益,我去做義工,多少幫一點忙;別人作了好事,我樂見其成,讚歎他的善行;別人有成就,我不起嫉妒的心,隨口說些讚歎的好話;別人失意,我安慰他、鼓勵他。這些在日常生活中都能隨時做到的事情,都是隨喜。如何在生活中落實隨喜,我略舉四點,給大家作為生活中修持隨喜功德的參考:

1.隨時給人歡喜

我們到寺院禮佛時,一進山門,都會看到一尊笑容滿面的彌勒佛,坐在山門口歡迎我們;彌勒佛給人滿臉的微笑,這是給人歡喜的攝受。

做人不能給人煩惱、給人傷害、給人難堪,要把歡喜布滿人間。說話,要說給人歡喜的話;做事,要做給人歡喜的事;給人問好,給人笑容,給人體貼,給人照顧,都是給人歡喜。世間上,再沒有比歡喜更寶貴的東西了。錢多了,給人會有副作用;東西太多,給人沒有地方存放;而把歡喜給人,永遠不怕多。

要能給人歡喜,首先自己要有歡喜和正面思考的能量。有一次,蘇格拉底正在和學生們討論學術問題,互相爭論的時候,他的妻子氣衝衝地跑進來,把蘇格拉底大罵了一頓之後,又出外提來一桶水,猛地潑到蘇格拉底身上。在場的學生們都以為蘇格拉底會怒斥妻子一頓,哪知蘇格拉底摸了摸渾身溼透的衣服,風趣地說:「我知道,打雷以後,必定會下大雨的。」

蘇格拉底曾經對自己的婚姻下了一個幽默的結論:「不管怎麼樣,還是要結婚。如果娶到一位好太太,那麼你很幸福;如果你娶到一位壞太太,你會變成一個哲學家。」散播歡喜的人,必定也有一個歡喜的性格。

2.隨事與時俱進

網路科技的時代,日新月異,過去我們的常識是從書本、電視、報紙來的,現在則是從網路、手機而來。科技不僅只是傳遞知識,如果有互動的功能,就能帶給人們更多的感動。因此,我在設計佛館時,想到要給人接受,任何的設施,都要能和人產生互動,你來我往,我往你來,才能擴展、擴大因緣。因此,你到了佛館會看到:佛陀的一生4D 影片,會笑、會招呼大家的彌勒菩薩,善財童子、妙慧童女為你準備大悲咒水等設施。因為這許多人性的考量,帶給來館者許多歡喜和感動,從而認識人間佛教,現在每年來館人數達一三○○萬人。

其實,不論哪一個行業、做哪一項工作,都要能隨順時代的變化,與時俱進,否則不求進步,就是退步,就容易為社會所淘汰。比方說,現在是一個全球化、國際化的時代,各種商業買賣或公共事務,都要能夠具備二種以上的語言說明。除了當地的語言之外,英語是必備的國際語言;能夠以第三種、第四種語言,擴大服務的對象、空間,客戶來源就更大了。

3.隨緣給人服務

二十一世紀,是服務的世紀,誰肯為人民服務、誰肯不計較的付出給人,誰就會有辦法、就會成功。每一個人都可以依著所遇到的因緣,去做對別人有意義的、有幫助的事。像走在路上,有人問路,你可以隨緣為他指路,或為他帶路;看到地上有垃圾,順手就撿起來;看到老人家提重物,舉手之勞為他分擔,隨時、隨地的為人服務、行善,無形之中就結下許多善緣。

有一次,我在佛光山朝山會舘前,見到一位駝著背、裹著小腳的老婆婆,從山上往下走。我上前招呼,請他到客堂喝茶,並告訴他從麻竹園旁邊的斜坡下山,比較好走。就這麼簡單幾句話,他回到馬來西亞後,每年捐款護持佛光山各種弘法事業,幾十年來,持續不斷。許多人見他這麼發心,紛紛跟他化緣,他說:「除了星雲大師,我一塊錢也不給!」這是為什麼?因為佛光山跟他結過緣,假如我沒有在朝山會舘前跟他結緣,也沒有這許多的因緣了。

不過「隨緣」是有原則的,不能是非不分,不能立場模糊,而是要符合「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真理,真心誠意為社會的祥和美好而努力奮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