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觀講座‧摩訶止觀》 正修行-善巧安心(二)

永本 |2008.04.16
486觀看次
字級

說明善巧安心,分為:教他安心與自行安心兩部份。教他安心,又分為:聖師與凡師兩種。

聖師具有三種力量:1.具有慧眼力,能分辨各種法藥;2.具有法眼力,能識知各種病障;3.具有化道力,能對眾生應病與藥,讓他們服藥除病。如:毱多羅漢,善知弟子根性,應以信心令其開悟者,就令他得信心;應以飲食而開悟者,就令他服食乳酪而開悟;應以呵責而開悟者,就給予呵責引導;一一為眾弟子開導,沒有絲毫偏差。

佛陀入滅後,像這樣的老師,是甚為難得的。如同盲龜在大海中,何時能遇到浮木的孔而得度呢?又如針鋒,豎閻浮提,以一芥子,從忉利天投閻浮提,何時可以直接穿在針鋒上呢?真是難呀!難呀!

在「凡師」而言,雖然沒有聖師的三種力量,也能教化眾生。譬如:良好的醫生,善分別藥、病情,病人臉色、病人聲音、脈相,而配藥、治癒病情;但遇到命將盡的人,卻無法讓他起死回生。

有些醫生,雖不了解脈相,問病人病狀,依病人所說的話開處方,也能讓病人痊癒。現針對一般的「凡師」,提出教他如何安心的方法。

凡師的安心,分為:一、信行人,二、法行人,兩種。

部派中的「說一切有部」,說明這兩種人,位在見道位。因聞法而悟入的人,是為「信行人」;因思惟而悟入的人,是為「法行人」。部派中的曇無德部說:如果在方便位(在世第一法之前,尚未進入見道位),自己見到法的人少、靠聽聞力的人多,從聞法後而開悟,名為「信行人」。聽聞佛法的力少、自己見法的多,之後,時時思惟而開悟,名為「法行人」。

 《成實論》說:「若人未證得空無我的智慧,因信仰佛法故,隨佛所說去實踐,是名信行。法行者,若人證得無我智慧,在煖、頂、忍、世第一法中,隨順法去實踐,是名法行人。」

若在見道位中,不著相的心猛利,一發即入見道位、見真如,那裡需要再判別是信行人或法行人呢?

註:

暖、頂、忍、世第一法:聲聞乘行人修五停心觀及四念處觀之後,接著須修四諦觀。當無漏智將生,心中光明啟發之時,名為暖位;進而智慧增長,達於頂點,名為頂位;再進而明白四諦之理,其心堅固,決定不移,名為忍位;更進而到達有漏智的最終點,在世間有情之中,最為殊勝,名為世第一法。(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