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善巧安心,分為:教他安心與自行安心兩部份。教他安心,又分為:聖師與凡師兩種。
聖師具有三種力量:1.具有慧眼力,能分辨各種法藥;2.具有法眼力,能識知各種病障;3.具有化道力,能對眾生應病與藥,讓他們服藥除病。如:毱多羅漢,善知弟子根性,應以信心令其開悟者,就令他得信心;應以飲食而開悟者,就令他服食乳酪而開悟;應以呵責而開悟者,就給予呵責引導;一一為眾弟子開導,沒有絲毫偏差。
佛陀入滅後,像這樣的老師,是甚為難得的。如同盲龜在大海中,何時能遇到浮木的孔而得度呢?又如針鋒,豎閻浮提,以一芥子,從忉利天投閻浮提,何時可以直接穿在針鋒上呢?真是難呀!難呀!
在「凡師」而言,雖然沒有聖師的三種力量,也能教化眾生。譬如:良好的醫生,善分別藥、病情,病人臉色、病人聲音、脈相,而配藥、治癒病情;但遇到命將盡的人,卻無法讓他起死回生。
有些醫生,雖不了解脈相,問病人病狀,依病人所說的話開處方,也能讓病人痊癒。現針對一般的「凡師」,提出教他如何安心的方法。
凡師的安心,分為:一、信行人,二、法行人,兩種。
部派中的「說一切有部」,說明這兩種人,位在見道位。因聞法而悟入的人,是為「信行人」;因思惟而悟入的人,是為「法行人」。部派中的曇無德部說:如果在方便位(在世第一法之前,尚未進入見道位),自己見到法的人少、靠聽聞力的人多,從聞法後而開悟,名為「信行人」。聽聞佛法的力少、自己見法的多,之後,時時思惟而開悟,名為「法行人」。
《成實論》說:「若人未證得空無我的智慧,因信仰佛法故,隨佛所說去實踐,是名信行。法行者,若人證得無我智慧,在煖、頂、忍、世第一法中,隨順法去實踐,是名法行人。」
若在見道位中,不著相的心猛利,一發即入見道位、見真如,那裡需要再判別是信行人或法行人呢?
註:
暖、頂、忍、世第一法:聲聞乘行人修五停心觀及四念處觀之後,接著須修四諦觀。當無漏智將生,心中光明啟發之時,名為暖位;進而智慧增長,達於頂點,名為頂位;再進而明白四諦之理,其心堅固,決定不移,名為忍位;更進而到達有漏智的最終點,在世間有情之中,最為殊勝,名為世第一法。(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