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欽一郎的人物畫不多,但只要是畫人像,大都取材自異民族人物,就他足跡所到之處,畫過福州女性和台灣原住民。本圖即台灣原住民女性,而且一反肖像描法,以快速的水彩運筆捕捉泰雅族少女吹奏口琴的姿態。
據說台灣原住民的口琴樂器與南島文化圈各族雷同,材料為竹片,中央鑿孔,兩端穿線,由手拉琴弦彈撥出樂音。
石川欽一郎首次深入山地,是一九○九年春天奉佐久間左馬太總督之託,在大隊衛兵保護下,從埔里登上霧社來到玉山分水嶺的塔塔加,這裡已經越過隘勇線,尚有未歸順的原住民正欲蓄勢攻擊日本警察呢!
(「原始之影像」 石川欽一郎繪)
自從佐久間總督於一九○六年出任第五代台灣總督以來,就準備大動干戈制服強悍的原住民。翌年(一九○七年)石川欽一郎來台,再翌年即奉命前往中央山脈山區視察,一方面讓石川欽一郎描畫高山風景,另方面希望藉畫家之眼觀察山岳地形,作為圍剿攻防的參考材料。沒料到這一批實地寫生的台灣山岳風景畫卻被佐久間總督獻給明治天皇。
因為一九一一年開始的「理蕃五年計畫」,佐久間總督以強硬手段,親征太魯閣,終於創下鎮壓全台原住民的「功績」。此次用兵動員一一七○五人,機槍二○五挺、大砲五十九門。從此以後,石川欽一郎始有機會與山區和平相處,描繪原住民圖像。
絜圖中少女的顏面有明顯的墨色,可隱約辨識出屬於泰雅族人最明顯的「黥面」特徵,「黥面」即臉上刺青,男性會刺墨在額頭與下顎處,女性則刺在額頭與臉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