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意翻空而易奇》:見景動情,見物感懷。溯古延今,窮極八荒。觀道與得道,虛實互攝,若即若離矣。圖/陽光房出版社提供
圖/陽光房出版社提供
文/李幸芸
藝術真正的深度,是來自藝術家對生活時代的感知與敏銳,是一種對社會的終極關懷。畢竟,藝術源於生活,藝術高於生活,時代性的精神是打破現代藝術和傳統藝術之間本質的差異,是超越藝術風格與藝術流派之間的好壞與高下,最後在藝術家的終極關懷下呈現了一個新的思惟方式,體現了人類文明水準的另一個高度。當代藝術帶給傳統花道工作者企及超越與翻轉的動能,不啻也是另一種隻手之音,值得擷取其獨特的另類空間思惟。
藝術家的想像游離於具象與抽象,傳統花道工作者對古代文人意在筆先是千錘百鍊後的出神入化並不陌生,對禪家企及直登堂奧與棒喝頓悟的義理也大多相應,這些都是藝術精神裡轉化的極佳元素,背後極重要的流變仍是思想在帶領。身為以傳統花道工作者為志業的族群,長年在花草般若的洗滌中去觀照與創作,在古籍的爬梳中與當代藝術的涉獵中去交織屬於這時代的花語,汲古出新的花道美學是蓬勃國際觀下的花語無國界,不同流派在不同的民族情懷中去寫出當下因緣的造化與傳奇。
有時這樣的神來之筆的靈犀議題與主題擬定,常常也是在當下時空如有神助,如在虛空中的混沌轉化或藉此藝術形式無言說法,說是天人合一也罷,創作當下的靈感交織更是成竹在胸VS胸無成竹之間,不斷地往復與琢磨。
雲淡風輕伴日常
文化傳承的使命肯定需要富有激情與智慧,傳統花道工作者對人類命運的護生與時代脈動議題的呼籲更多了一分來自對大自然的心靈感通與謙卑禮讚。多元文化融合的腳步在大數據洪流的席捲下,不變的是3C產品無法取代的那分人性的溫暖與花香滿室的溫馨溫暖。
傳統花道工作者以其獨特的素養在時代氛圍下漸漸加入產學合作平台,協同官方或民間實踐產業推廣、景觀藝術、環境美學、環保教育等更多元議題的策展。生命攀登在不同時節因緣的峰迴路轉,回眸而看,在不同時節因緣,以時代精神彰顯不同形式與生命的交融,是接引大眾也是化育芸芸眾生,這樣以傳統花道的艱辛養成的素養所交織的花藝人生,方更有柔韌面對瞬息萬變,以雲淡風輕之姿常駐陪伴恬淡日常。一步一腳印,自利利他,不亦樂乎。(摘自《非花即色 花花葉葉呈妙觀:李幸芸禮讚花之蒼穹》,陽光房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李幸芸
字馨逸,臥雲山房主人。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花藝教授。著有《花藝設計與人文空間》、《園林思想與花藝之禪》、《花藝禪2019》、《親子花時間跟隨節氣詩情花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