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初癒】 鴉片戰爭 文/王啟恩 |2022.08.21 語音朗讀 289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這張全家福,是確診第二天趁著做檢查前那一分鐘的空檔趕忙拍下的。圖/時報出版社提供圖/時報出版社提供轉播二○二二年富邦悍將主場比賽。圖/時報出版社提供 口述/潘忠韋 文/王啟恩 出院時第一個想法,就是終於可以和女兒好好地面對面說話了。第二次移植之後,女兒來探病過幾次,可是都是我「面目全非」的時候,一方面因為排斥而全身掉皮屑,嘴唇破得亂七八糟,又因為時不時拉肚子,常常必須穿著紙尿布。另外,身體也特別虛弱,總之就是讓女兒看到我狀態很差的時候。住院的期間,只能透過視訊每天和女兒分享心情,秀萍也會寫日記和她分享,有時候她聊今天在學校的情況,講著講著她就哭了起來,一看到她哭,我也很難受,往往也跟著流下眼淚,兩個人就隔著螢幕哭泣,想起來也真的很心酸。好在主治醫師同意我可以回家休養,雖然不是完全回到「正常生活」的狀態,但至少可以每天見到女兒,對我來說已經非常滿足。而我現在的這場「不能輸的比賽」還沒打完。雖然出院,但我還不敢說真正「抗癌成功」。事實上,接下來的五年都是觀察期,出院後的頭三個月每周都要回診,接下來依據狀況改為兩個星期一次、到每個月一次。回到台大癌醫,早上安排抽血,下午和主治醫師會診,「田神」持續地追蹤我的病況。哥哥的幹細胞還是會不斷地與我的身體磨合,身體會因此產生各種慢性排斥反應,我得學會跟這些排斥反應好好相處。在出院以後,除了每天記錄體重、體溫和糞便量之外,我每天都要服用十幾顆藥物,包含抗黴菌藥、類固醇、止痛藥、抗生素,有時候無法入眠,還需要安眠藥的幫助。睡眠是恢復的關鍵,不能太疲勞,我必須要有一定的體力和抵抗力,避免輕易地再次受到病菌感染。另外,也需要吃軟便劑。如果糞便太硬(可能太久沒上廁所),會刮傷缺乏粘膜保護的肛門,造成感染,所以控制糞便的狀況也是關鍵。生活中有非常多的事情要注意,更何況發病、住院到出院這段期間,剛好是新冠病毒肆虐的時候,出門就有一定的感染風險,必須隨時做好消毒。像我這樣的血液病患,只要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率就高達四成,得要非常小心謹慎,到哪裡都得消毒,注意衛生。尤其更要注意腸胃系統,因為我長期服用止痛藥的關係,腸胃粘膜變得非常脆弱,幾乎無法接受任何刺激。如果吃得太刺激,調味料超過一定的份量,腸胃馬上就會有反應。而且還得注意進食的時間和份量,因為也不能餓太久,胃裡的胃酸一旦沒有東西消化,留在胃裡也會產生刺激,形成胃痛,或是更嚴重的胃絞痛。記得第一次安排這本書的訪問時,因為情緒起伏太大,身體無法負荷,就出現胃絞痛的情況。訪問結束後竟然痛得在地上打滾,必須立刻喝下嗎啡才能止痛,不然很有可能會痛到昏過去,甚至送急診。有些強效止痛藥物都是鴉片類的藥物,容易成癮,我常常開玩笑地跟朋友說,在這段期間我在打一場「鴉片戰爭」。止痛藥物既不能說停就停,也不能持續依賴,長久下來會傷害身體。剛開始減藥,身體很快就有戒斷的反應,流鼻涕、打哈欠、雙手會不自覺地顫抖、說話沒有邏輯,原來電視上演的都是真的!這些都是因為已經出現成癮的情況,為了回歸正常生活,我只能忍受這些症狀,慢慢地習慣,不然太過依賴鴉片類止痛藥的話,我可能永遠都戒不了「毒癮」。遲來的覺悟這段「抗戰期間」也有不少病友和病友家屬從網路找到我,詢問抗癌這段時間的經歷,希望我能夠分享一些資訊。過程中我了解到每位病友與家屬的擔憂和焦慮,以過來人的方式向他們分析,就像球評在解說比賽一樣。我常常在想,未來有沒有機會可以在工作的空檔擔任移植室的看護呢?雖然超級賽亞人無法出外戰鬥,不過在三月的時候我還是接下東京奧運棒球資格賽「六搶一」的情蒐工作,可以在家裡看影片蒐集資料,自由地調配時間,對我來說還可以負擔。加上之前有球員背景,也做過六年球評,對於情蒐工作並不陌生,可以慢慢調整自己的工作強度,當做回到球評工作的一個試驗。可是我怎麼蒐集資料都覺得不夠,反覆看了好幾次影片還是寫不出有洞見的東西,報告一再修改、增減,總覺得不到我所設定的標準。某一刻,我恍然大悟,原來是我的個性總是習慣把自己逼得太緊,逼到極限,總是認為還有努力的空間、還有時間就該繼續拚,不管是在球員時期常常球季初就衝太快,或是房仲時期沒日沒夜地工作,轉做球評之後又一天接兩三場比賽轉播,最後把身體搞壞、累出病來,一切都是因為我的個性。如果我沒有察覺,可能又會操之過急,再一次折磨我的身體。哎呀!我怎麼到現在才了解自己?(摘自《不能輸的比賽:重新站上生命打擊區的潘忠韋》,時報出版)作者簡介潘忠韋待過台灣大聯盟與中華職棒,在一壘劈腿接球成了招牌動作,得過金手套以及最佳10人,拿過一座總冠軍。因緣際會下,坐上轉播台擔任棒球球評,用不一樣的身分重新回到棒球圈。2019年底確診急性淋巴型白血病,經過兩年多的治療與二度移植,重回熱愛的工作。與知名球評曾文誠共同著作《如何當個好球評:曾文誠×潘忠韋的完全球評手冊》。'王啟恩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現在是全職podcast製作人與主持人,與體育主播李秉昇共同主持棒球節目《Hito大聯盟》,以及擔任《跑步不要聽》與《台北市立棒球場》的節目製作人。 前一篇文章 【歡喜助人】殯葬業也可以很公益 下一篇文章 【花藝人生】 成竹在胸VS胸無成竹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7退休之後2025.05.0108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投向媒體】避免更多受害者【畫中有話】具象化我的內心世界【一舉兩得】功利性步行【此情此景】茉莉花【愛與犧牲】犧牲的媽媽 愧疚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