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提醒家長,新生兒聽力篩檢如未通過,先不要緊張,應儘快帶寶寶至醫院進一步做診斷性檢查。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在嬰幼兒的早期認知與語言發展中,聽覺占極重要角色。專家提醒,新生兒聽力篩檢,是早期發現聽力障礙、找回有「聲」世界的最佳方法。
衛福部國健署自2012年起全面推行新生兒聽力篩檢,至今已邁入第10個年頭。在各醫療機構努力下,去年已有15萬6,876個出生寶寶接受聽力篩檢,篩檢率達到98.9%,其中,發現810位有聽力受損的寶寶,均予以轉介後續療育服務。
新生兒早篩 找回有「聲」世界
先天性聽損的嬰幼兒,能在出生3個月內診斷出來,而在6個月前,就開始配戴聽覺輔具與接受聽語療育,將來就可以達到接近正常之語言和身心發展。
由於輕度、中度聽障的嬰幼兒不容易被發現,加上寶寶自己不會表達,又無明顯語言溝通障礙,因此經常被忽略。利用新生兒聽力篩檢,可以早期發現、早期療育,更為重要。
國健署暑長吳昭軍提醒家長,新生兒聽力篩檢如未通過,先不要緊張,應儘快帶寶寶至醫院進一步做診斷性檢查,以確認是否有聽損、聽障情形,並評估其嚴重程度;而醫師也會依據個別情況,建議進行聽語治療及復健等療育,或配戴助聽器、人工電子耳等輔具。
目前全國有318家醫療院所,提供新生兒聽力篩檢,59家醫療院所提供新生兒聽力確診服務,如需相關訊息可上網查詢(https://reurl.cc/vWgrkl)。家長一定要把握寶貝聽語發展的黃金時期,及早讓寶貝接受新生兒聽力篩檢,及早進入療育,帶寶貝進入有「聲」世界。
另外,如果發現家中精力旺盛3-4歲小孩,看似健康但講話慢、發音不標準、對父母的呼叫反應「若有似無」,家長也應盡快帶孩子至醫院耳鼻喉科檢查,確認是否有聽力問題,避免錯失學習語言的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