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甘露水 文團為橋頭聖觀音120年慶生

王淑芬 |2022.08.18
2067觀看次
字級
位在台糖橋頭糖廠內的「黑銅聖觀音」,走過兩甲子的歲月,今天適逢立像120年,文史團體帶領民眾慶生祈福。圖 / 記者王淑芬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1902年立像於橋頭糖廠的「黑銅聖觀音」走過兩甲子的歲月至今仍守護著這塊土地,文化團體不捨黑銅聖觀音成為「被遺忘的甘露水」,以「見日」為題用祭典祝禱,祈求聖觀音繼續守護著大家。

民眾用獻花等儀式為聖觀音立像慶生、祈福,也分享聖觀音落籍橋仔頭的源起及歷史,盼台糖修護聖觀音工程順利,如同民眾期待早日揮別疫情的心情一樣,儘快「見日」。

橋仔頭文化資產保存工作者商毓芳、蔣耀賢長期爬梳在地文史,對於黑銅聖觀音的祭祀更積極有力。

圖 / 記者王淑芬

今天是「黑銅聖觀音」立像於橋仔頭糖廠的120年紀念日,這尊自1902至2022年走過兩甲子歲月也見證台灣糖業的殖民歷史 ; 但是聖觀音任憑風吹日曬,神尊掉漆斑駁,文史工作者商毓芳及蔣耀賢帶領民眾遵日式古禮獻花祭祀。

圖 / 記者王淑芬

蔣耀賢說,橋仔頭聖觀音1902年立像,當時的糖廠初代社長是鈴木藤三郎,作品出自日本第一代雕塑家大熊氏廣的鑄造,以西元720年奈良藥師寺東院聖觀音為本,仿效西歐的大型公共銅雕,也是日本第一個佇立在海外殖民地的首例。文史工作者認為黑銅聖觀音是台灣美術史上從未被討論過的作品,非常可惜。

圖 / 記者王淑芬

所以商毓芳、蔣耀賢策劃 「見日」活動紀念聖觀音立像120年,用藝術、舞踏及講座梳理橋仔頭聖觀音的文化歷史與藝術價值。時值世紀疫情肆虐,活動以「見日」做主題,反映民眾期待「看見日常」、「撥雲見日」的心情,也賦予活動特別的意義。

圖 /  文使工作者提供

台糖公司高雄區處糖業博物館課長鄭乃綱表示,台糖也致力於文史保留,今年5月招標委託學界做黑銅聖觀音像整修,用更細膩的工法將先以去漆劑還原神像原色、刮除剝落的外觀,再做外層保護,讓聖觀音更莊嚴雅緻,預計10月完工。

聖觀音高180公分,據說當初鑄造銅材取自古銅鏡及銅扣融鑄而成,於當時屬於稀有的銅材金屬。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