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資產】 艋舺龍山寺 中元盂蘭盆勝會

文/尚智 |2022.08.11
909觀看次
字級

文/尚智

艋舺龍山寺的中元盂蘭盆勝會,係以佛教儀式為核心,融合民間文化的中元普度祭典,二○一三年登錄為台北市民俗類文化資產。官方的登錄理由可分為傳統性、地方性、歷史性、文化性及典範性等五項,本文將從地方性的角度,解釋這項民俗的獨特價值。

龍山寺在農曆七月的一系列法事,前後共計八天,不只是這間大廟本身的宗教祭典,而且反映地方歷史的特色,以及與社會的密切互動。

首先,法會的主要地點不僅在萬華廣州街的龍山寺,還有鄰近的西昌街地藏王廟;包括農曆六月三十日的「發表」科儀,由主法和尚主持,龍山寺董事長等人祭拜,以及安奉斗燈。

農曆七月初一為民間俗稱的「鬼門開」,在地藏王廟舉行的「瑜伽焰口施食」,其中一幕充滿互動感的場景,是由工作人員將金剛上師加持過的糖果等祭品,拋撒於廟埕讓信徒撿拾。還有農曆七月二十九日恭祝地藏王菩薩聖誕,以及「放榜」等儀式,也在地藏王廟舉辦。

其次,龍山寺的中元普度,在傳統上是昔日台北三邑人(泉州府晉江、南安、惠安三縣)的重要祭典,清領時期由黃、林、吳等艋舺三大姓輪值,日治時期改由寺方統籌辦理。

至今,周邊的祭祀團體仍會參與這一系列法會,顯示龍山寺與地方社會的密切關係,主要包括:晉水天上聖母會,由祖籍晉江者組成的地緣性神明會;武榮媽祖會,由祖籍南安者組成的地緣性神明會;金晉興,由艋舺金銀紙業者組成的同業公會,例如貴陽街的百年老店老明玉香鋪便是其中之一;張德寶商號,由清代艋舺首富張秉鵬家族後代組成的祭祀公業;龍山寺地下街自治會,代表萬華新興的商圈組織,也參與這項傳統祭典。

農曆七月十二日的「放榜」儀式,張貼於龍山寺廟埕前的榜文,主旨是公布法會消息,上面就能看到當年參與的祭祀團體名單。農曆七月十四日晚間的「放水燈」,不只有這些祭祀團體共襄盛舉,遊行隊伍照例會經過地藏王廟、青山宮、祖師廟、天后宮等,向附近的廟宇交陪致意,最後抵達淡水河的水門放水燈。

此外,還有兩項具地方歷史特色的儀式,皆與清代的分類械鬥相關。農曆七月十三日的「拜樹蘭花腳」,起源於清咸豐三年(一八五三)的頂下郊拚,三邑人以龍山寺為頂郊總部,與下郊發生武裝衝突,遂將亡者血衣埋於寺旁的樹蘭之下;當年的樹蘭已不復存在,但仍延續這個傳統的地方祭祀儀式。而農曆七月十四日的「拜五泉廟諸勇士」,則是在紙厝內安奉牌位,祭拜清代泉州籍孤魂,主要是晉江、南安、惠安、安溪、同安五縣的械鬥死難者及羅漢腳。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龍山寺的中元盂蘭盆勝會,需要準備大量的香燭、祭品、紙紮等物,多由地方店家供應,也是以宗教活動促進地方經濟的一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