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往事】父親帶我看電影

文/王錫璋 |2022.08.05
831觀看次
字級

文/王錫璋

民國前一年出生的父親,算是在日據時代度過三十五年歲月的人。二十幾歲與母親結婚後,為了生計,曾跑到當時叫滿洲國的東北好幾年,去當大貨車司機,留下母親伺候公婆和照顧幾個小孩,對此獨自為大家庭奮戰的歲月,母親頗覺無奈。

戰後回台,又多生了包括我在內的三、四個孩子,生計依然困窘。好在父親考入公路局保養場當技工,專門保養汽車,才算有了較安定的生活。

或許為了彌補戰前對母親辛苦持家的虧欠,父親改變了年輕時經常想往外跑的習性,成為一個顧家的好男人。除了上班外,他都盡量在家,修補家具或蒔花養草。保養場是工作一整天,休息一天的工作,我和弟弟是家中最小的兩個孩子,休假日父親總會帶我們去看電影或看棒球,免得咱兩小孩,在家調皮搗蛋,煩著忙於家務的母親。

看戲劇曾是父親年少時的嗜好,到中年後轉為看電影。那時,台中老家附近,二輪電影院林立,趁著我和弟弟還不用買票之前,他帶著我倆,經常去便宜的二輪影院看電影;有時A影院看完下午一點上映的片子,馬上又趕去距離不遠的B影院,接看下午三點半的那一場。五、六○年代的好萊塢名片,我看了很多,初時未必看得懂,但在父親薰陶下,到初中以後,我已成為影迷一族,自己會存下零用錢,去看《真善美》、《阿拉伯的勞倫斯》等經典電影了。

即至如今已70餘歲,老眼昏花了,我還是經常去看電影,不能不說是年幼時受父親的影響。父親已逝世28年,我依然懷念和他看電影的日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