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策略大師 為偏鄉教育找新路 文/張瀞文 |2022.08.02 語音朗讀 585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李吉仁認為只要用對方法練習、不要受傷,運動會拓展身體的可能性。圖/季相儒、資料照片、誠致教育基金會提供協助過許多企業轉型的李吉仁,運用方法,提升組織內人才的專業。圖/季相儒、資料照片、誠致教育基金會提供透過KIST學習計畫,讓偏鄉孩童有更多學習英文的可能性,圖為台東桃源國小英文單字拼音比賽現場。圖/季相儒、資料照片、誠致教育基金會提供台大教授李吉仁卸下教職退休後,轉身投入偏鄉教育。圖/季相儒、資料照片、誠致教育基金會提供 文/張瀞文 2020年從台大國企系退休、前台大EMBA執行長李吉仁,現在有個新的職稱——誠致教育基金會副董事長,從第一學府教授轉身投入偏鄉國中小的學校營運。曾協助許多企業轉型發展的策略大師,到了國民教育現場會擦出什麼火花?誠致教育基金會的創辦人是方新舟,過去10年,方新舟因為進台大EMBA念書,成為李吉仁的學生,開啟了李吉仁「關注教育不平等議題」的窗。2013年,關心偏鄉教育的方新舟辦了「偏鄉課輔領導人成長營」,這是李吉仁偏鄉教育的啟蒙,他因此認識了很多非教育系統卻投入補教育破網的教會牧師、社區工作者,深受感動。「我那時對教育的脈絡不那麼理解,只是認為社經的弱勢造成孩子的學習無法銜接,卻沒有察覺,最大的問題在教育現場;如果教育現場把孩子照顧好了,不會有這麼多孩子需要課輔。」李吉仁回想。接下新挑戰 發揮管理與領導後來誠致教育基金會引入美國KIPP(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學校系統,並依據台灣教育情境調整成KIST(KIPP Inspired School in Taiwan)實驗教育,目前全台有7所KIST學校,是國內公辦民營學校的最大系統。2019年,方新舟又找李吉仁,希望他能接下誠致基金會。在那之前,李吉仁已在規畫退休生活,投入偏鄉教育並不在規畫內。面對生命裡的機會和選擇,李吉仁會問3個問題:這件事是該做的嗎?是我能做的嗎?我做會比其他人做好嗎?李吉仁這幾年都是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第1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第2、第3個問題,李吉仁對中小學教育是陌生的,但若是辦學校要做學校管理與領導,那就是專業可及。所以李吉仁答應了,但他告訴方新舟,「給我一點助跑空間」,因此於2020年2月先任副董事長投入基金會工作,之後再正式「接棒」當董事長。 擬3年計畫 推進基金會發展 接下基金會後,李吉仁將畢生專業用來發展誠致的組織策略。他將原本誠致就在做的事化為更容易溝通的架構、畫出清楚的戰略布局,提出3年計畫。戰略布局確立後,接著是組織管理與人才發展。他將KIST的老師、校長的樣貌勾勒出來,每個老師、主任、校長都要根據這樣的樣貌寫「個人發展計畫」——在組織的期待下,未來工作要改善什麼?增能什麼?「讓老師不再是孤鳥。」李吉仁說明,主任協助教師專業成長、校長協助主任、基金會協助校長,組織內人才的專業提升是有方法路徑的。 系統性方法 扭轉教育不平等雖然誠致教育基金會已是國內最大的公辦民營實驗學校系統,但是全台百人以下小學就超過1千所,7所學校實在是杯水車薪,想要促成的改變有限。但是李吉仁堅信,教育不平等須要用系統性的方法解決,既然無法辦太多公辦民營學校,基金會就改變策略,和目前83所公辦公營學校談合作,當學校認同其理念,誠致就會輸出教育模組,「就是KIST學校從『直營』到『加盟』的概念」,李吉仁提出的3年計畫內,透過公辦公營學校的加盟,誠致教育基金會的KIST學校將會成為15~20間學校的體系。李吉仁的退休人生,為2013年初入偏鄉教育現場的困惑與感動找到施力點,他在國民教育現場展開了新的學習,也為國中小教育老店,注入新的工作方法。50歲後禮物 跑步開發身體潛能「跑步是上天在我50歲之後給我最好的一項禮物。」李吉仁52歲開始跑步,60歲時,完成全馬的時間比52歲時快了2小時,「年齡愈大、運動能力愈差,是種迷思,the best is yet come!」李吉仁發現人的潛能超乎想像,只要用對方法練習、不要受傷,運動會拓展身體的可能性。李吉仁10年前開始跑步只是為嘗試新事物,但是這10年來,父母相繼離世,讓他對運動有更多體認。他認為,運動是對人生負責任的態度,應該是人生的「必須」而非「外加」。李吉仁的父母長壽,父親99歲、母親97歲才離世,「但媽媽80幾歲就失智,失智到離世的時間超過10年,我太太非常辛苦。」他體驗到運動對身體的永續的重要性,讓身體不至於提早衰退,也會減少生命末期的臥床時間。在李吉仁開始跑步、投入鐵人三項後,太太也加入運動行列,透過每周3~4次的瑜伽課改善了長期的肌力不足,最近也開始跑步、游泳、重訓。 李吉仁建議沒有運動習慣的橘世代朋友,至少找一個喜歡的運動,並加入運動社群,不但可以結交喜好相同的夥伴一起運動,更有各式賽程、如何準備比賽等資訊,不妨用比賽作為運動目標,運動就會自然而然進到生活裡。本版與聯合報「橘世代」周報合作 前一篇文章 李富城拒絕失智 找回生活節奏 下一篇文章 馮亞敏發揮潛能 主婦變時尚教母 熱門新聞 01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2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2025.07.3003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4臘腸狗吃飯 堅持帶好友共享2025.07.3005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6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7味覺圖有謬誤2025.07.3108藝術翻轉醫院 療癒心視野2025.07.3009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10【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2025.08.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陳治平醫師 打造懷孕完整照護鏈顱顏修復專家陳建宗 挽回逾6000張容顏最好投資是自己 李依錫造甜點界傳奇孩子王變醫師 鄭名芳守護病童31年從診間到戰火前線 楊俊仁行醫行善學會打開耳朵 傾聽他人意見 作者其他文章99 歲騎士郭深森環島 全家相伴逐夢斜槓部落客嫺人 退休不退場莫昭平、古競祥 退休相處練習曲 磨出幸福時光只要外婆快樂!家族齊心出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