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診間到戰火前線 楊俊仁行醫行善 文/黃羿馨 |2025.07.22 語音朗讀 145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楊俊仁行醫逾30年,始終堅信「醫療不只是工作,而是一種責任與使命」。圖/黃羿馨楊俊仁(左)多次參與海外義診,走訪柬埔寨、緬甸、吉里巴斯與烏克蘭等地。圖/新竹馬偕兒醫提供楊俊仁去年赴烏克蘭義診,住的飯店被無人機炸彈擊中。圖/新竹馬偕兒醫提供 文/黃羿馨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院長楊俊仁行醫逾30年,始終堅信「醫療不只是工作,而是一種責任與使命」。無論是診間聆聽病童家屬的焦慮與盼望,或是在戰火中堅持義診的身影,他都用生命實踐醫者之道。楊俊仁受幼時電視劇中醫師在生死關頭帶來希望的啟發,埋下從醫的種子。「那份幫助他人的渴望,從未離開過我」。他在台大醫學系求學時,選擇當小兒科醫師。「看到孩子康復、家長充滿感激的眼神,我不只是在治療一個病,更是在為孩子往後的人生鋪路,那份成就感是非常真實而深刻的」。專精於兒童腸胃肝膽、腸胃道疾病機轉研究的楊俊仁,與馬偕兒童醫院實驗室團隊合作,透過動物實驗探索益生菌、維生素D等對脂肪肝與腸黏膜炎修復的潛力的論文,更獲選為2022年全球頂尖2%科學家。歷經空襲 體悟醫療是陪伴不過,他認為,教育比研究更重要,「醫學專業需要傳承,我們的責任是培養比自己更優秀的醫學生」。他引用李宏昌院長所言:「醫學中心醫師過的是胡椒鹽人生,胡是服務、椒是教學、鹽是研究。」是對行醫角色的最佳詮釋。楊俊仁曾經多次參與海外義診,走訪過柬埔寨、緬甸、吉里巴斯與烏克蘭。去年他隨馬偕醫療團赴烏克蘭,至今仍是他行醫生涯中最難忘的義診,70多名醫師自願參加,有一天義診團住的飯店被無人機空襲,「隔壁房間天花板炸開、玻璃全毀,若不是警報響起,眾人及時進入防空洞,後果不堪設想。」儘管無人傷亡,但他坦言仍出現短暫的創傷反應,「聽到較大聲響時,還是會緊張」。這段經歷,讓楊俊仁對「醫療」有更深感悟。「醫療,是陪伴,是不放棄,即使身處戰火,也願意靠近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後來台灣仍持續提供烏克蘭接待計畫,讓烏克蘭骨科、外科、燙傷科等醫師到台北馬偕受訓1個月,回國後能在第一線實踐。醫療空間 營造有溫度場域談到養生,楊俊仁並沒有特別嚴格控制飲食,認為維持健康最關鍵的2件事,就是良好的睡眠與規律的運動,即使工作再忙,也會設法讓身體獲得休息的機會。「睡得好,身體自然就會有修復的能力,這對身心健康都非常重要」。楊俊仁對飲食沒有特別嚴格的養生堅持,但一定要喝上一杯咖啡,這個小小儀式開啟每天工作節奏,並有紓壓的感覺。如今身兼院長,楊俊仁不只關心醫療品質,更想營造一個「有溫度」、「有使命感」的醫療場域。他相信,「行醫不只是治癒疾病,更是陪伴病童與家庭走過生命中最脆弱的時刻」。 前一篇文章 學會打開耳朵 傾聽他人意見 下一篇文章 孩子王變醫師 鄭名芳守護病童31年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航太國防展 將聚焦無人機2025.09.1509洋溢三好感動 佛光山僧信作品聯展2025.09.1610拳擊女將黃筱雯 奪世錦賽第3金2025.09.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看前輩搶救生命 魏國珍走向外科之路肺癌權威陳晉興 每年執刀1400台林彥雄行醫花蓮 從小鎮醫師到院長蔡景耀醫病醫心 助病人重見光明心放寬常感恩 隨遇而安珍惜當下自在人生下半場 秦漢享受一個人 作者其他文章靈性安寧照護 張達人助病患坦然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