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也瘋狂! 寶寶也是食物?

文/江明麗 |2022.08.01
1368觀看次
字級
圖/米各
圖/米各

文/江明麗

在人類世界裡,爸爸媽媽為了不淹沒孩子的潛能,也不剝奪他發展自主性和責任感的機會,不會過度寵愛小孩,但是小朋友們自己想一想,如果有需求,只要不太過份,爸媽基本上還是會答應,更不用說如果生病,有個頭疼腦熱的,寶貝孩子如同與生帶來的基因密碼,絕對不會傷害他們,不過,這樣的現象在動物界裡也一樣嗎?嗯!大部分是一樣的,只除了幾個比較特別的族群,牠們有時候為了生存或其他理由,不得不把自己的寶寶吃掉!

優生原理 保留強棒

什麼!吃掉寶寶?太嚇人了,這些父母沒有良心嗎?到底有哪些動物會吃寶寶?而又是為了什麼原因呢?這些族群在生物界只占一小部分,比較為人所知的,包括了埋葬蟲、孔雀魚、倉鼠以及生存在澳洲聖誕島上的紅蟹。

埋葬蟲是一種靠屍體腐肉維生的昆蟲,一對雌雄雙蟲,會將卵產在屍體裡,幼蟲的成長所需都來自於此,有時候幼蟲太多,以致於父母提供的食物無法平均供給,雌雄蟲就會選擇殺掉或吃掉幼蟲,讓餘下的幼蟲有足夠的食物維生,這是基於讓後代能長成強而有力的個體,才能適應羽化之後要面對的競爭世界。

同樣的原因也發生在倉鼠身上,這個很受歡迎的圈養寵物,也有不得已得吃掉寶寶的行為。有些動物觀察家認為,倉鼠要控制後代的優生基因,因此當母倉鼠發現食物不夠,或幼鼠有缺陷的時候,會選擇吃掉自己的寶寶,另外曾養過倉鼠的玩家也發現,只要幼鼠被人類碰過或抱過,沾染了人類的氣息,這對於牠們來說,就是非他族群,倉鼠媽媽也會消滅或吃掉幼鼠,因此玩家們都建議,不要隨便觸碰剛出生的倉鼠寶寶。

以大吃小 自然法則

除了後代優生的原因,某些動物或生物也會在「不知道」的情形下吃掉寶寶,最有名的就是孔雀魚和澳洲聖誕島紅蟹了。大魚吃小魚是大家朗朗上口的口頭禪,其實也會在水族箱裡活生生上演。孔雀魚是很漂亮的觀賞魚,許多人喜愛飼養,魚媽媽每個月會產卵一次,每次大概百來尾小魚,她通常不會意識到這些悠游的小魚是她的後代,肚子餓的時候,就會遵從大魚吃小魚的天性,看到就以為是食物而把寶寶吃下肚了。

另外一個大吃小的習慣也在聖誕島紅蟹族群發生。這種陸蟹的生物習性是每年會到鄰近的海域交配產卵,因此聖誕島在10至11月就會發生紅蟹大遷徙的壯觀景象。雌蟹每次產卵數萬顆,蟹卵在歷經一個月之後孵化,直到變成大眼成蟲就會返回陸地,在這往來的遷徙中,大紅蟹與幼蟹相遇,大紅蟹依著大吃小的本能,會將幼蟹當成食物吃下以補充養分,這在人類看來很不可思議,但對於牠們來說,只是很單純的為了活下去而產生的行為。

因為地球暖化,食物缺乏,連北極熊都會發生公熊由於太餓吃了小熊的現象。有時候為了生存,不管是不是無知或故意為之,動物界這種吃寶寶的奇觀,要以平常心去看待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