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2年收入救貧苦 車行老闆認證「信義區的人很有愛」 李祖翔 |2022.07.27 語音朗讀 199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汽車美容店老闆翁俊生(左2)說他的員工很可愛,曾提議不領薪、讓他把錢用在待用餐,而他每月向餐飲店老闆娘結帳,曾一天送出20個便當。圖/記者李祖翔 【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40歲出頭,你在過什麼樣的人生?當世界飽受新冠疫情的折磨、台灣也無以倖免時,生意受到劇烈衝擊的汽車美容名店卻做起了「待用餐」服務,助人度難關。為什麼不是賺大錢才做公益?老闆翁俊生說:「如果環境很好,還會有那麼多艱苦人嗎?」翁俊生拿過汽車美容賽世界冠軍、成為名店,但名店生意都不好過,何況別人?所以他的想法很簡單,如果股票大漲、整體經濟好,不會有那麼多人斷炊,反而環境愈艱苦,才愈要盡己所能地做善事。翁俊生店門口的門聯旁,多了一個鮮活的招牌。圖/記者李祖翔位於松山高中斜對面的汽車美容店很引人注目,因為他的門聯旁多了一個鮮明招牌:「信義區三兩事,待用餐」。翁俊生說,待用餐的構思源自2年前一家生意滑落9成以上、有意收攤的小吃店,連續吃了阿姨3、5年麵食的翁俊生,惋惜之餘,想找出雙贏的辦法,表達支持阿姨的心意,於是借鏡國外有的待用餐機制,順帶幫助受疫情所苦的人。雖然不是餐飲店,卻可以讓有需要的人來拿名片,再到指定的店用餐。他的員工更可愛,剛開始會問老闆為什麼要做這種事?老闆的回應是「廣結善緣」。後來他們的生意也冷清,疫情期間也慘得苦不堪言,員工竟說,寧願不支薪、請老闆把待用餐做下去,不過犧牲員工不是他的初衷。除了待用餐,翁俊生還會寄物資,並對有需要的人說,不夠可以再和他說。圖/記者李祖翔知道翁俊生在做待用餐的人,都從報章雜誌讀過一名媽媽從新北三重騎車來和他拿便當的故事,因為一場大雨,母子3人被淋成落湯雞,有網友質疑,油錢都足夠買便當了,覺得動機不純。但背後其實有段話沒有被媒體寫進去,翁俊生說,「2個孩子都在接受早療,媽媽告訴我,三重原有許多待用餐店,若非疫情升溫後都關了,不會捨近求遠」。提供2年的待用餐,翁俊生每個月便當錢可以花1到2萬元,總支出更高達5至10萬元,因為還會寄物資,僅運費也是1至2萬元,每箱物資市值8、900元,另有文具、生活用品、醫療耗材等。需要幫助的人這麼多,翁俊生難免納悶,「沒有我的待用餐以前,你們怎麼活?」求助者告訴他政府和社福團體都有補助,但疫情來臨後,資源短缺又失業,才會從月光、窮忙族變得連飯都吃不起。「有位媽媽更說,政府發的物資包只有1包米、1包麵、4個罐頭,要母子撐1個月。」媽媽對於孩子營養不足,十分擔憂,也讓翁俊生明白,自己做的事多麼有意義,對求助者信誓旦旦的說:「有需要隨時跟我說,我可以再寄。」還有父母問他能否贊助孩子的註冊費、書包、沐浴乳、衛生紙甚至衛生棉,連喪葬費都有3筆,育幼院斷炊也捐了2、3筆,好在他說信義區的人很有愛,都願意捐物資、交給他統籌寄送,想起這些義舉他就開心。翁俊生月結的便當錢紀錄,可看出來求助的人真的不少。圖/記者李祖翔常和求助的人聊天,翁俊生想的更多,失業的幫忙媒合到附近店家做事,也為跌落人生谷底的人不捨,如一家8口來領8個便當,這個家庭有失智長者和幼兒要照顧,唯一能外出工作的正在治療血癌。因為聽了不少社會底層的故事,所以即便近2年的收入都付諸流水、引起家庭革命都不放棄。「對於單親,我是感同身受。」翁俊生說,他很小的時候媽媽就離家,爸爸忙工作,一天見不到1小時,對爸爸的印象只有做錯事被教訓,他既是單親也是隔代教養。不過家境不富裕,卻慶幸生在有溫度的年代,晚上爸爸不在家,他可以去鄰居家吃飯,但是現代人手機那麼方便,網友動輒幾千幾百,真正有難卻無人聞問,這也是他堅持讓社會多一點溫暖的原因。他期許自己活出一個能分享成就的人生,在事業有一點成績時就為社會做一點事。儘管他強調自己不是許願樹,只能救急不救窮,可是他家養了10多隻流浪貓狗,包括被棄養的烏龜、兔子、倉鼠,鼎盛時期高達50隻,朋友戲稱是「動物園」;一家人把毛孩子照顧得很好,許多更是陪著走完生命最後里程。翁俊生幫助有困難的人,也給毛孩子溫暖,家有10幾隻浪浪,最多4、50隻,而平時都是太太和孩子照顧,可見太太把牠們養得多好。圖/翁俊生提供翁俊生幫助有困難的人,也給毛孩子溫暖,家有10幾隻浪浪,最多4、50隻,而平時都是太太和孩子照顧,可見太太把牠們養得多好。圖/翁俊生提供翁俊生幫助有困難的人,也給毛孩子溫暖,家有10幾隻浪浪,最多4、50隻,而平時都是太太和孩子照顧,可見太太把牠們養得多好。圖/翁俊生提供近來疫情趨緩,翁俊生注意到領待用餐的人少了,卻似乎家有重病者激增,因此表示,待用餐仍會持續,而網友與受助者都是他的後盾,尤其是不少媽媽對著5、6歲的孩子說,「長大了要像這位叔叔一樣,將來幫助很多人」,讓他窩心又覺得不好意思。領便當的長輩送翁俊生一幅手寫心經,他開心的裱框、放在店門口。圖/記者李祖翔一位長輩領完餐,幾個月後送來一幅手寫心經,翁俊生如獲至寶的裱框、掛在店門口。當客人的百萬名車開進來,兩相對映,「有財富了應該做什麼?又應該過著什麼樣的人生?」答案呼之欲出。 前一篇文章 從乾貨到蔬果 食物銀行個人照顧到家庭乃至社區 下一篇文章 白牌車可行駛蘇花改!公總已提4方案讓議題通過 熱門新聞 01渥太華佛光山 授海狸童軍領巾2025.11.1702警告日本 陸黃海軍演、籲暫勿遊日 2025.11.1603【詩】遊園地.競馬場2025.11.1704墨西哥熱氣球節 高空爭豔2025.11.1605芬普尼毒蛋 又爆4萬顆流入市面2025.11.1606克林姆富家女肖像畫 估值46億元2025.11.1707落葉刺繡 巴西百鳥寫真集2025.11.1708【快樂塗鴉簿】熱鬧的內灣小鎮2025.11.1709AMR機器人 是什麼?2025.11.1710中日緊張 陸4海警船巡航釣魚台2025.11.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政院版財劃法 1.2兆挹注地方鄭黃會 促2026選戰藍白合財劃法 地方盼計畫型補助不變賴清德再籲韓國瑜 為國會站出來兩岸、日韓關係牽扯 韓黑鷹特技小組 缺席杜拜航展台中甲埔大道 明年首季通車 作者其他文章家扶無窮世代計畫 5千萬元缺口待補 憂YTR倡偏方 陽光急闢謠:燒燙傷快「沖冷水」2022金扶獎頒獎 賴清德勉勵5位自立「家扶兒」淨灘、立槳到吃素 培力園帶孩子體驗生活新風貌讓愛流動 祖父母為己立傳邀祖父母為自己立傳 壯世代讓家庭的「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