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話】 山洞不長,但很深邃(上)——台灣鐵路與獅球嶺隧道

文/林嘉澍 |2022.07.26
778觀看次
字級

文/林嘉澍

最近基隆很「夯」,「基隆城市博覽會」上個月剛剛落幕,去過的朋友們評價都不錯,看到很多宏偉的日治建築、造船廠遺跡與典雅的洋樓,彷彿參加了世界博覽會。

這些年,基隆好像變化很大,多了很多網美景點,還出現了模仿威尼斯彩色島(Burano)的正濱漁港,連基隆舊漁會也在市府的努力下呈現出新面貌;但又好像沒有什麼改變,和南法馬賽港(Marseille)差不多,社區樓房老舊無比,街路依然狹隘,車位仍然難尋。

基隆市原名基隆山,明天啟六年(一六二六)後曾被西班牙人占領,「諸聖教堂遺址」見證社寮島聖薩爾瓦多城的存在,原來西班牙網紅黑素斯(阿兜仔不教美語)的祖先很早就來台了。嘉慶年間,大批漳州先民遷移至此,便將之開發成雞籠港。

咸豐十年(一八六○)以降,滬尾、雞籠、打狗、安平陸續開放通商口岸,西風東漸,洋行帶來強大的衝擊,促使台灣邁入亞洲與世界的近代史中,台灣的社會、政經文化經歷了一次明顯而影響深遠的蛻變。

一八七○年代,傳教士深入各地設立教堂,此時台灣開始受到西洋資本主義及帝國主義列強之覬覦。一八八○年代,台灣因中法戰爭,為法軍垂涎,終於爆發激烈的台灣保衛戰。一八八四年,戰爭蔓延到台灣,當時劉銘傳主持防務大局,在基隆督戰,於淡水大破登陸法軍,歷盡艱辛完成保台大任。

一八八五年台灣建省,劉銘傳擢升首任巡撫,積極建設台灣,希望「以一隅之設施,為全國之範」,以遠大的眼光與堅定的魄力實施困難重重的新政。而在築鐵路、通船運、創郵局電報局、採礦、興學等項目中,又以鐵路的興建最引起爭議。

中國首先出現鐵路的地區,有上海的淞滬鐵路、唐山的唐胥鐵路、以及台灣基隆與新竹之間的鐵路。首位倡議在台灣興建鐵路的是丁日昌,然而當時的洋務運動大臣們如李鴻章、沈葆楨、丁日昌等人,對鐵路的認識不盡相同。劉銘傳認為鐵路在中國具有國防作用,可惜當時清廷官員視之為洪水猛獸,「鐵路三弊之說」、「鐵路九害」論調為主流,鐵路建設難如登天。直至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劉銘傳奏准於台北府三板橋(今來來喜來登飯店、警政署一帶)設立「全台鐵路商務總局」,台灣第一條官辦運客的鐵路終於興工。

台灣鐵路先自台北大稻埕向基隆方向施工,經錫口(松山)、南港、水返腳(汐止)、八堵至基隆港西碼頭(今仙洞巖一帶)。台北新竹段則由大稻埕越過淡水河,經新莊、龜崙嶺(龜山)、桃園、中壢、大湖口(新竹湖口)以迄新竹。由於經驗不足、資金短缺,所需經費又比初估增加更多,商人不願出資,只能由官方借貸,因此名為商辦,實為官款,最後只能收回官辦。另外,工人多為兵勇充當,當時的外籍工程師不僅溝通不易,更無指揮權,常更改原計畫路線,工程師就換了五次。

其中,最艱鉅的部分為橋梁及隧道,位於基隆崇德路底的「獅球嶺鐵路隧道」,更是最為艱鉅的工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