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雅
研習課上能被老師親切喚名、發言之後還能得到回應與掌聲,全程受到重視的感動至今難忘。這是由傅木龍老師主講,我在職時參加過印象最為深刻的教育研習。
傅老師記憶力非凡,演講內容旁徵博引,條理分明,完全不必看講稿;與學員初次見面前,更是誠意滿滿,把學員的名字熟記起來,講演中,不需要名單就能流暢點名請我們發表觀點;學員答完後,老師即刻請大家掌聲鼓勵並且謝謝學員的發言。
我任教英文科,一向鼓勵學生至少要能讀出單字、例句和課文。我把參加研習所得到的感動應用於教學現場,只要學生有所回饋,我當下給予掌聲(我以前忽略的),並且為學生加平時分數,學生備感受用。
曾經一位比較好動的男生,在我徵詢自願朗讀者時,他踴躍舉手,認真完成所指定的任務。講台上,我帶讀、聆聽學生朗讀、為他們鼓掌喝采、加分等等,忙中有序,尤其看到孩子們專注、微笑、發出光彩的面容,我覺得自己做對了。
因此,我相當感念傅老師傳遞的信念──「隨喜:於己,做事心甘情願;於他人,要祝福與讚美。」
日前,聆聽傅老師線上演講,總結時,他以十六世紀歐洲宗教改革倡導者馬丁.路德所言:「即使明天就是世界末日,我今天仍會種下蘋果樹。」來勉勵我們永遠要懷抱希望,持續做有意義的事。
傅老師親自示範「看別人的優點、給予肯定、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是教育界優秀的領航員;深受其惠的人,心靈得到感動與啟發,會跟著老師的榜樣也讓周遭的人得到愛與尊重的恩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