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研究人員近日開發出一種早期診斷帕金森氏症的新方法,其觀測大腦深處紋狀體微結構的靈敏度比常見的核磁共振更高。
研究人員最近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發表論文說,藉助一種稱為定量核磁共振(qMRI)的方法,使用不同的激發能量拍攝下多張核磁共振圖像,可使對紋狀體微結構的探測達到較高靈敏度。研究人員解釋,這正如在不同顏色的燈光下給同一個對象拍攝照片,然後合成到一起分析。
據介紹,常規核磁共振掃描大腦的靈敏度有限,在揭示帕金森氏症患者腦內變化方面有時不能滿足需求。而使用這種定量核磁共振分析大腦深處紋狀體的變化,可以達到此前只有在實驗室檢查死者腦細胞時才能實現的靈敏度,從而能更好地探測帕金森氏症患者的病情程度,有助於早期的診斷。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最主要的病理改變是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紋狀體多巴胺含量顯著性減少。症狀主要表現為震顫、僵直、運動遲緩、特殊姿勢等,目前還沒有根治方法。
研究人員說,預計三至五年時間後可能將這種方法應用於臨床,除了用於幫助早期診斷帕金森氏症並監測用藥療效外,還可能擴展到研究大腦其他區域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