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首張照片 看見宇宙起點

 |2022.07.13
1070觀看次
字級
韋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第一張全彩星系照片,是歷來「早期宇宙最深處、最清晰的紅外線影像」。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太空總署(NASA)11日發布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所拍攝的第一張全彩星系照片,是歷來「早期宇宙最深處、最清晰的紅外線深空影像」,可追溯到138億年前,總統拜登在白宮簡報會上公開這張影像。NASA局長尼爾森(Bill Nelson)說,這些光在130億年前發出,如今才被韋伯望遠鏡攝下——而大霹靂在138億年前發生,也就是說,這張照片裡的星系幾乎回溯到宇宙的起點,是人類迄今對宇宙取得最古老的紀錄。

照片拍到的是飛魚座(Volans)的「SMACS 0723」星系團,距離地球約46億光年。這是韋伯所拍攝第一批影像的其中一張,當中充滿數以千計星系,觀測到歷來最微弱的天體,呈現藍、橙、白等顏色。

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簡報會公開這張影像,並稱讚韋伯望遠鏡是人類偉大的工程成就之一。圖/美聯社

拜登公開影像  讚是人類偉大成就 

拜登說:「這台望遠鏡是人類偉大的工程成就之一。」他更在公布這張影像前驚嘆表示,當中呈現「超過130億年前宇宙史上有記載最古老的光,容我再說一遍,是130億年前,令人難以捉摸」。

韋伯望遠鏡利用SMACS 0723星系團當作宇宙放大鏡,窺看這個星系團背後極為遙遠又黯淡的星系,把影像記錄下來。

這就是所謂「重力透鏡效應」(gravitational lensing),即利用前景星系的質量來彎曲星系背後物體的光線,原理如同眼鏡。



距離地球2000光年的「南環狀星雲」,是一團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球狀氣體星雲,其直徑接近半光年、巨大且正在膨脹,中心是顆垂死恆星。圖╱美聯社


12.5小時合成影像   哈伯要花數周

韋伯的主要成像設備近紅外線相機(NIRCam),將這些微弱的背景星系清晰聚焦。韋伯只花12.5小時就完成這張合成影像,不像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可能要費時數周。

從前的哈伯就是透過「深空」(Deep Field)技術,辨識出許多人類未曾見過的星系,而NASA從20多年前開始重金打造的韋伯,精密程度高到能夠在哈伯望遠鏡辨識出1萬個星系的地方,觀測出100萬個星系,也因此,韋伯望遠鏡初次展露能力的這張照片,證明了它一如科學家所夢想的那般強大,讓天文學界興奮不已。

韋伯造價高達100億美元(約新台幣2985億元),鍍金的花形主鏡高達6.4公尺,由18個分割鏡面組成,能蒐集與分析人眼無法看見的紅外光,是人類目前向太空所發射的,最大、最精密的探測儀器。


距離地球7600光年的「船底座星雲」,其絢麗、巨大且明亮的星雲相當吸引人。圖╱美聯社


天文學家里格比(Jane Rigby)表示,建造韋伯的核心目標,是尋找大霹靂生成宇宙之後,形成的第一代星系,而這張公布的觀測照片,在視覺與科學上都展現了「令人瞠目結舌的美麗與力量。」

倫敦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埃利斯(Richard Ellis)則興奮表示: 「韋伯戲劇般巨大的研究進展,是像我這樣的天文學家一生所求:找出『宇宙黎明』──也就是宇宙首次沐浴在星光中的時刻。」

NASA在12日還會繼續公布韋伯所拍攝的影像,包含船底座星雲(Carina Nebula),這是由塵埃及氣體組成的巨大星雲,距離地球7600光年;還有2000光年外,環繞一顆白矮星的南環狀星雲(Southern Ring Nebula)。


距離地球2.9億光年的「史蒂芬五重星系」,是韋伯望遠鏡迄今拍攝的最大圖像、超過1.5億像素。圖╱美聯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