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真空管炊具,能以穩定的溫度烹調食物。圖/網路
太陽能爐具,把太陽能轉換成烹煮所需的能源。圖/網路
編譯/韋士塔
烹調食物的傳統方式,多數使用煤炭、煤油、木柴等燃料,但這些燃料燃燒的過程會產生碳、甲烷等有害物質,造成空氣汙染,不利人體健康。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全球每年約有380萬人因空氣汙染相關疾病死亡,包括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氣喘、呼吸喘鳴、咳嗽、呼吸困難等。
有鑒於此,專家正在研究更健康安全的烹調方式,設法減少烹調食物時對人類及生態環境的傷害。目前,非營利組織「國際太陽能炊具協會」(Solar Cookers International,SCI)也正大力倡導,使用新型的太陽能爐具煮食,只需使用太陽的熱能,不需燃料。
研究人員指出,太陽能炊具的起源甚早,距今已數百年。18世紀時,被視為現代登山運動創始人的瑞士地質學家德索蘇爾(Horace Benedict de Saussure),在攀登高山研究植物與地質的過程,曾以玻璃組裝出一座太陽能爐具。
後來的發明家也持續改良太陽能炊具,通常使用玻璃、反射器、曲面鏡等工具來匯集陽光,讓陽光集中照射在鍋具上,使鍋具吸收熱力,並透過玻璃等材料防止熱量流失,藉此烹調食物。
使用太陽能炊具,所需時間通常比一般爐具長,也無法達到使用燃料產生的高溫,但優點是不需點火且攜帶方便。
國際太陽能炊具協會正致力推廣這種烹調方式,該組織已研發出輕便的攜帶式太陽爐,製作材料相當簡單,只需紙板、錫箔紙即可。在工程師的巧妙設計下,這種爐具能迅速匯集太陽光的熱力,順利將食材煮熟;此外,這種爐具可以摺疊收納,不占空間且便於攜帶,目前,該協會正把這種炊具推廣至世界各地,也有愈來愈多民眾願意嘗試使用。
SCI的執行董事休斯(Caitlyn Hughes)表示,使用傳統燃料煮食,需消耗大量能源,且產生的溫室氣體與有毒物質,對環境、人類健康都有害,太陽能炊具則是零汙染、有益健康的選項。
休斯並指出,在貧窮國家,太陽能炊具也可協助民眾減輕負擔,解決因缺乏燃料無法煮食的問題。
能源進口大國印度,也正在推廣太陽能烹調系統。在印度總理莫迪的呼籲下,印度石油公司(IOC)與官方合作,開發出「新太陽神」(Surya Nutan)炊具。
這種太陽能烹調系統可安裝在室內,在日照充足的情況下完全不需使用燃料,即使天候不佳,也能利用平日儲存下來的電力烹調。此外,「新太陽神」烹調系統採絕緣設計,有效減少輻射、熱能損失。官員說,使用太陽能炊具能改善印度的能源安全狀況,減少對進口天然氣的依賴,並減少碳排,緩解能源價格高漲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