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二手商店 走在永續零售尖端

編譯/韋士塔  |2022.07.09
2879觀看次
字級
二手慈善商店,有許多物美價廉的商品。圖/網路

編譯/韋士塔

骨瓷茶壺、皮鞋、詩集、羽絨大衣、繡花桌布、平底鍋、玩具;這些都是能在慈善二手商店買到的物品,它們或許已被前任主人捨棄,卻成了新主人的寶藏。

這種循環關係是慈善二手商店的眾多樂趣之一,透過種種循環經濟,各種物品的用途及壽命都得以延長,而不是進入垃圾掩埋場。此外,這些商品的販售所得,也將用於資助慈善機構。

近年來,慈善二手店不斷湧現,消費者之間也興起一股復古風潮。里茲貝克特大學(Leeds Beckett University)的市場學家普格(Esther Pugh)指出,慈善二手商店的產品,有9成來自捐贈,種類也相當多樣,包括服裝、家具、日常用品、書籍等。

普格表示,慈善二手商店推動了循環經濟。隨著人們意識到循環經濟的好處,前往這些商店的消費者,不再只是想要尋找低價商品,而是注重「慢時尚」、尋求復古工藝品的消費族群;他們不僅追求商品的實用性,也注重創意、美學;原本的「二手商品」,是他們口中的「復古、別緻的工藝品」。

循環經濟的支持者,前往二手慈善商店消費。圖/取自網路

二手慈善商店的經濟價值相當可觀,據統計,英國目前約有1.1萬人參與慈善二手商店的經營,每年為醫學研究、低收入族群、兒童福利和公益事業構籌集近3億英鎊(約新台幣106億元)。此外,慈善二手商店也是社會公益事業,為約2.5萬人提供就業機會,也提供20多萬個志願服務的機會。這些義工通常能在服務過程獲得心理上的慰藉,許多人藉此克服孤獨感,並培養自信及自尊。

普格表示,慈善二手商店也推動了被稱為「三重底線」(triple bottom line)的商業概念,也就是企業應具備3個關鍵要素:人、地球與利潤。這些商店為慈善事業賺錢,也具有社會與環境效益,符合當前的ESG(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風潮。

環境保育方面,慈善二手商店讓商品持續流通。據統計,慈善二手商店每年至少可避免40萬噸衣物被送入垃圾掩埋場,減少數百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一般零售商目前面臨的困境,是如何提升銷售額並兼顧永續營運,慈善二手商店則已站在永續零售的最前線,為消費者提供慢時尚,也為捐贈的商品找到新主人。

普格說,慈善二手商店也提供獨特的購物體驗,只要有耐心,願意練習「尋寶」技巧,就可能以極低的價格買到高檔商品,享受令人興奮的購物體驗。人們在這些輕鬆及非正式的環境,能在消磨時間的過程獲得樂趣,並為慈善及環境貢獻一分力量。

普格指出,愈來愈多人支持慈善二手商店,也讓這種商店不斷進步,擺脫過去雜亂的形象,成為明亮舒適的購物地點。她期待更多人加入捐贈舊物的行列,讓慈善二手商店產業的規模持續擴大。

二手慈善商店為醫學研究、消除貧困等行動籌集資金。圖/取自網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