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科學家五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指出,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免疫反應,會傷害大腦的血管,這可能是病患長期出現症狀的原因。
這篇發表在科學期刊《大腦》上的論文,根據的是對九名感染病毒後突然死亡的患者腦部所作的解剖檢驗。
研究團隊未在大腦中檢測到新冠病毒的證據,反而發現是這些人自身的抗體攻擊大腦血管內的細胞,造成發炎和損傷。
這項發現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感染後,會產生持久的影響,包括頭痛、疲勞、味覺和嗅覺喪失、無法入睡以及「腦霧」,或許有助於為新冠長期症狀設計新的療法。
這篇論文的資深作者、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科學家納斯在一份聲明中說:「患者經常出現感染新冠病毒的神經系統併發症,但其潛在的病理生理過程還不是很清楚。」
「我們過去解剖時發現患者大腦中的血管損傷和發炎,但我們不了解損傷的原因。我想這篇論文讓我們對一連串事件有了重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