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嘉義訊】一名五十歲的男性,多年來每天都抽兩包菸,從未發現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日前突然右腳痠麻,後來整肢小腿發黑,他原以為休息一下就沒事,但經過一天,右腳竟然完全無法活動。經過醫院血管攝影檢查,發現他罹患慢性主動脈併骼動脈狹窄與阻塞,造成右側大腿動脈完全栓塞。
大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陳偉華指出,這名病患是因抽菸、高血脂等因素導致周邊血管病變,造成血管內膜產生脂肪斑塊,破壞血管內膜構造,進而引發血管阻塞。
由於這名病患平時沒有出現跛行症狀,因而沒有任何警惕,才會如此輕忽徵兆,等到右腿完全無法動彈,情況已經非常嚴重了。所幸經醫師採用複合式的手術,改善動脈血液循環,並在血管內支架置放術,徹底解決病患下肢血液循環不良的問題。
陳偉華表示,下肢動脈血管阻塞的初期症狀,會出現走路跛行,隨著阻塞情況的嚴重,會逐漸從腳部持續疼痛、發麻,以致於無法走路,如果是到了不能行走的第四期,通常必須面對截肢的命運。
他指出,除了抽菸、老年、糖尿病等原因,腎臟衰竭也會造成周邊器官鈣質沉澱,並導致血管阻塞與硬化。
陳偉華提醒,動脈血管阻塞經繞道手術後,病人必須保持運動習慣,再加上藥物的控制才有用,否則有些病人在術後並沒有規則的服用藥物,結果在一、兩年後,又得再次面臨下肢血管阻塞的難關,更可能面臨截肢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