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新冠疫情肆虐全球逾兩年半,一開始,新冠病毒主要是攻擊呼吸系統,但近年來在心血管疾病併發症的比例,卻快速增長。醫師提醒,民眾若自身有心血管或高血壓病史,更是高風險族群,需謹慎留意。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奕仲指出,研究發現,染疫後部分康復者身體,會有容易導致血栓生成的現象。他建議,除了透過抽血、心電圖等檢測,評估自身心血管健康狀態,平日也應透過規律的有氧運動,均衡的飲食營養,以及補充抗發炎保健品,對抗長新冠,保養心血管。
許多研究發現,長新冠會影響心臟血管系統:若發生在心臟,新冠病毒除了在急性感染期有所謂的「心肌炎」,可能會有心臟衰竭、心律不整等問題;而其後遺症,主要包括各種心律異常的現象所引發的不適,甚至長達半年以上。
若在血管,研究發現,有些痊癒後的患者,可能有易引發血栓生成的體質,尤其是靜脈血栓生成,進而造成血管阻塞等問題。
在靜脈系統的血栓,生成在不同位置,就會有不同症狀,如下肢深部靜脈栓塞引發腳腫痛,也可能進展導致肺動脈栓塞,肺壓增加,呼吸變得更急促、更喘;若是腦部靜脈竇血栓,則可能先頭痛而慢慢出現中風相關症狀。若是動脈系統血栓,就會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梗塞性中風、周邊動脈阻塞等。
施奕仲說,新冠病毒在體內會直接攻擊心臟,讓心臟肌肉細胞發炎,就是心肌炎。研究發現,發炎過後,在心臟肌肉細胞間多了許多「基質(Substrate)」,而這些基質,可能就是誘發「心律不整」的來源。
目前有心肌炎或心律不整的民眾,多數以藥物來控制,且能控制良好。但是否有機會痊癒尚不得而知,仍有待未來更多觀察與研究。建議有症狀的民眾,可每一至三個月,透過抽血與靜止心電圖、運動心電圖與心臟超音波,定期追蹤。
施奕仲提醒,染疫後若有心律不整或是心跳變快狀況,也不要過於擔憂,有可能是外在因素(心理壓力)導致;民眾在一個月內,可積極觀察,若超過一個月仍無改善,建議進一步追蹤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