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趣聞】 澎湖馬公機場

文/王文隆 |2022.06.29
2167觀看次
字級

文/王文隆

台灣的面積不大,機場卻不少。依據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的資料,目前台灣可供民用航空起降的航空站與飛行場,有松山、桃園、台中、嘉義、台南、小港、恆春、花蓮、台東等站在本島,還有北竿、南竿、金門、馬公、望安、七美、綠島、蘭嶼在離島,共十七座。

除了軍事需要而設的機場,大部分的離島因居民較少,機場效益不高,修建的時間也較晚,多半在一九七○年前後修築,唯一在日治時期便已經修建的,僅有馬公機場。

值得注意的是,日治時期馬公雖建有機場,位置並不是目前的馬公機場。現今的馬公機場位於澎湖縣湖西鄉隘門村,是一座軍民合用機場,自一九五七年開始運營,在此之前,馬公有三座機場。澎湖第一座機場,設在今中山國小和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之間,即案山里東部到前寮里北部一帶,分屬東文澳(今東文里)和前寮里的旱地上,作為海軍軍機訓練之用。

這座機場相當小,在飛機沒有起降時一般拿來當作練兵場。由於這座機場胃納量不大,因此當航空母艦停泊馬公港時,也能利用航空母艦滿足飛機起降需求。

之後,日軍曾一度在測天島一帶設置海軍輕航空隊飛行場(又名案山機場),鋪以碎石跑道,機場寬度大約只有二百公尺,跑道長約六百公尺,停放七、八架輕航機便已塞滿。

一九三○年代中後期,因應戰時所需,在日本軍部的規畫下,大大加強台灣一地的防禦,也構建台灣為前進要塞,自北到南設置了許多軍用飛行場與臨時飛行場,使得小小的台灣集聚了近七十座可供飛機起降的場地,幾乎成了全球機場密度最高的地方。

當時,距離中國大陸最近的澎湖,基於案山機場不敷使用,也增設了一座飛行場,選擇的是澎湖本島(大山嶼)西南端圓頂半島一帶,馬公街雞母塢大字(今五德里)、豬母水大字(今山水里)之間。

該地自昭和十一年(一九三六)起陸續徵收、平土,歷經一年時間,於昭和十二年九月二十一日竣工,名為「豬母水飛行場」。該機場南北走向,配置長達一千一百公尺的砂質地面供起降,後由三十個部隊入駐,因此又稱「三○基地飛行場」。除了配置一般兵舍,還有簡易的修理工廠,並於機場東北側鎖港聚落南邊,俗稱「山頭仔」的區域興建海軍航空通訊連絡站,做為通信指揮樞紐。既然有了更好的機場,原本使用的案山機場也就廢棄了。

二戰末期,日軍漸入頹勢,以美軍為主的盟軍開始在台大規模轟炸,政治軍事設施尤為目標,豬母水飛行場也受過幾次盟軍的轟擊。在其周遭,恰好有一座水泥建固的假砲,便有日軍刻意鑄造餌砲,企圖誘騙盟軍投彈的說法。

戰爭結束後,台灣、澎湖為國軍接收,豬母水飛行場更名為「五德機場」,然隨著航空器不斷發展,為滿足大型運輸機與噴射機起降的需求,另覓新地在隘門村闢建機場,廢棄了五德機場。

然而,五德機場即使不再提供起降服務,至今仍屬國防部澎湖防衛指揮部五德營區管轄,一般民眾無法接近,使得該機場的歷史較少為人所知。近年來,部分地方民意代表基於該處地塊完整,希望國防部出讓,重行規畫為自貿區,然因國防需要目前遲無結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